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才是首相!(2 / 2)

……

……

午後。

寶慈殿。

吃過午食後,劉娥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開口問道。

「六哥早有胸有成竹,為何不在承明殿上,直抒胸臆?」

如今,兩人的關係遠甚往昔,很多事情,李傑都沒有刻意隱瞞劉娥。

關於興學之議,李傑和劉娥已經不止一次討論過,而且他還給出了具體的辦法。

學校必須於科舉取士相結合!

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後世高考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古時的科舉,兩者皆是貧寒子弟改變命運的重大際遇。

北宋現在的情況是,科舉和學校幾乎沒什麼關係,在不在學校上學,根本就不影響參加考試。

參加科舉的學子中,自學,家學,族學,外出遊學、求學的比例,反而更高一些。

這種現狀是不利於人才培養的。

或者,不利於人才選拔。

取材的標準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德才兼備,毫無疑問,科舉是能夠篩選出有才的人。

但德行這東西,必須要經過長期的考察。

而學校,便是一個很好的考察地點。

故此,李傑在和劉娥討論興學之時,提出的第一個辦法就是,學子必須要在官學就讀。

凡是參加發解試(類似於鄉試)的生員,必須在官學聽學滿三百天。

這是最低標準!

不足者,一應不許參加發解試。

當然,這一條隻是針對首次參加發解試的生員。

宋朝時的科舉製度和明清時期有所不同,比如,宋朝是沒有縣試、府試、院試的,地方州府隻有發解試。

既然沒有縣試、府試、院試,自然也沒有‘秀才,的功名,同時,宋代也沒有‘舉人,的功名。

明清時期,考中舉人,即便省試不中,依然能越過小三試,直接參加省試。

但宋代卻不行,宋代的‘舉人,是一次性的,倘若禮部貢舉不中,下一次科考仍然要繼續參加發解試。

當然,宋代也是有免解名額的,即免於參加發解試,直接參加禮部貢舉。

不過,具體哪類生員能夠免解,並沒有形成定例。

或是‘應三舉(貢舉)以上者,,或是‘遇到郊祀、明堂等大禮時節,天子特頒恩賜,,或是‘曾經參加過殿試的,,或是‘於國有功的,。

(ps:另外還有一個小知識點,宋初時期,哪怕是參加殿試,也有可能不中第的,每次少則罷黜四五人,多則數十人。

直到嘉佑二年(1057),殿試不罷黜的才形成定例,即一旦省試過了,必中進士。

此策,直至後世,永為定例)

確定了凡解試必須聽學滿三百天後,李傑又將後世學校的一**寶給搬了過來。

日常考試!

旬考,月考,年考,統統都要歸入新的教學政策中。

並且,旬考、月考、年考的成績全都要記錄在桉,方便考證。

另外,根據考試成績,官學也會給學子發放部分獎勵,如排名靠前者,官學會月給癝米六鬥。

此策既為補貼生員日常開銷,同時也是彰顯其名。

這一點是參考明清時期的癝生製。

反正也沒人向李傑收取版權費,這種惠(收)及(買)萬千學子的好政策,李傑自然毫不客氣的拿來用了。.

放羊小星星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 ..,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yetia69010/3363583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