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成效(1 / 2)

福寧殿。

「官家,政事堂那邊傳來消息,開封府界,京東路,京西路的裁軍一事,進展頗為順利。」

「那些被揀選的人,得知放免歸家的恤恩,絲毫沒有怨言,紛紛盛讚皇恩浩蕩。」

「如今,三地一共揀選了近一萬人,並且揀選仍在繼續,依照政事堂的計劃,最終應該能裁撤掉兩萬人左右。」

提到‘兩萬,這個數字,雷允恭語氣一頓,連忙用眼角的餘光瞄了一眼官家。

這個數字,太大了。

當他第一次得知這個數字時,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飽私囊!

三地的廂軍總數不過七八萬人。

結果,淘汰者竟然高達兩萬!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廂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合格。

雖然廂軍隻是役兵,不是真正的作戰部隊,但這個淘率概率也太高了一些。

之前的廂軍將領,難不成都是飯桶嗎?

‘幸好官家沒有動怒。,

眼看官家一副雲澹風輕的樣子,雷允恭提著的心也跟著落了回去。

其實,對於這個淘汰率,李傑一點也不意外。

依宋朝的兵製,廂軍本就是老弱病殘的集中地,淘汰率高一點,很正常。

何況,廂軍也是喝兵血的重災區。

廂軍的待遇不比禁軍,廂軍的郎將,收入有限,動歪腦筋的人自然就多了。

李傑甚至覺得淘汰的少了一點,不過,考慮到未來的基建計劃,廂軍確實不宜裁撤太多。

在他的計劃中,廂軍未來的編製不止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至於,多的那些人從哪來?

當然是從禁軍中淘汰出去。

戰爭,從來不是以人數論輸贏,三十萬烏合之眾,也比不上一萬精兵。

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桉例,可不少。

如果不能提高軍事素養,人數再多,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提高戰力,才是禁軍的要務。

「三地的廂軍軍費開支,每年預計能夠減少三十萬貫。」

「很好。」

李傑微微一笑,囑咐道。

「傳詔中書,朕從內庫中撥款三十萬貫,交付至三司,令三司儘快於三地重建州學。」

雖然這三十萬貫隻是預期數字,但興學的事,李傑卻準備儘快提上日程。

此一時,彼一時。

前不久,他才剛剛給文臣們來了一記狠得,現在也是時候給個甜棗了。

用三十萬貫來堵住文臣的嘴巴。

這買賣,很劃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準那邊也有消息傳來,而且是好消息。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應天書院,應天府距離西京並不遠,很多儒士途徑西京的時候,都會去寇府拜訪一二。

按照李傑的意思,寇準也試著吹了吹風。

最終,結果是喜憂參半。

支持以詩賦取士的人確實不少,但不少有識之士,也看出了科舉製度中的隱憂。

如今的科考製度,考的是博聞強記的能力,不問才學器識,即便是才學俱佳的考生,應試是用錯韻腳,也會被黜落。

【講真,最近一直用@

取士嗎?

而且根據寇準的彙報,絕大多數讚同科舉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門的名儒。

這一點,其實很有意思。

任何時代,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後繼者,以及挑戰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