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九章 吹風(1 / 2)

另外,兩年的時間節點也很適宜。

宋朝雖然規定了三年一考的時限,但很多官員的任期並不會滿任。

觀政兩年,也很符合眼下的情況。

隻是,劉娥並不知道,李傑對於眼下的任期製度,卻是不怎麼滿意的。

兩到三年一任,一轉遷?

這明顯不太合適。

考慮到當下的行政效率,參照後世的五年一任,算是比較合適的。

畢竟,官員剛剛上任,熟悉當地的民情,總是需要時間的吧?

如果是縣級官員,兩三個月大概能摸到一些,但若是州府級的官員,沒個一年半載,怕是無法洞悉當地的情況。

如此一來,留給親民官的時間就更短了。

這種製度下,往往是上一屆親民官定下的政策剛剛開始施行,效果還沒見到,親民官本人就要轉遷了。

緊接著,下一任親民官到來,如果遇到政見類似的,這項製度或許還能保存下去。

但這種情況,並不多。

久而久之,親民官推行改製的動力便大大削減。

相比於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親民官大多會將注意力轉到彆的事上,如修浚河道,如勸農。

或者乾脆來一個無為而治。

不過,改變任期的事,必須要徐徐圖之。

因為做官的,最關注的便是升遷。

從三年一轉遷,到五年一轉,這無疑拖慢了官員的升遷速度。

牽一發而動全身!

改為五年一任,需得定下一係列的配套機製。

像某些差遣的任職資格就得跟著改,舉個例子,如三司副使的硬性資格,官員不僅本官要達標,而且還得曆任三路轉運使。

改革之前,擔任三路轉運使,最快隻要六年左右的時間。

改製之後呢?

得十五年。

在人均壽命偏低的古代,十五年,也許便是半輩子。

而這僅僅隻是擔任三路轉運使的時間,升任轉運使之前的需要花費多久?

如果不改變轉遷標準,即便升到了中央,留給官員的時間又剩下多少?

到了那時,朝堂之上怕是全都是耋耄之年的老人。

“六哥,打算從明年開始推行觀政?”

也不怪劉娥這麼想,因為明年恰好是科舉年,國朝又要誕生一批新科進士。

“嗯。”

李傑確實有直接推行的意思,而今,距離省試還有一段時間。

隨著年關將近,全國各路前來應考的士子陸續抵京,借著這股東風,正好可以讓士子們提前做好準備。

……

……

……

兩天後。

兩府大臣陸續收到了禁中傳出的手詔,雖然手詔名義上是征詢他們的意見。

但誰人不知官家的脾性。

征詢?

不!

這是通知!

對於下發的觀政製度,兩府大臣雖然多少有些微詞,但這些抱怨並不是針對製度本身。

而是針對官家的做法。

官家又一次繞開廷議,直接下達了政令。

拋開官家的做法不談,他們對於觀政製度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