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穩中向好(1 / 2)

正月,一元複始,本來是個極為喜慶的日子。

但新年才剛剛開始,官家就罷免了一位宰臣,並且被罷免的還不是備受爭議的首相寇準。

而是次相王欽若。

事情發展到現在,哪怕是嗅覺再遲鈍的人也明白了一件事。

寇準得到了官家的強力支持!

正月末尾,隨著兩道詔書相繼發出,反對派們更加證實了這一猜測。

頭一份詔書是,拜參知政事王曾為相。

緊隨其後的便是召回王曙,複其為給事中,拜參知政事。

如此一來,朝中格局大變。

宰相寇準,次相王曾,參知政事任中正、王曙,四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中,僅有任中正一個,不算是寇黨之人。

寇準一係獨占其三!

看到這種局麵,很多人都不明白,寇黨膨脹成這樣,難道官家不怕寇準彆有用心嗎?

畢竟,寇準可是有前車之鑒的。

天禧年間,寇準有膽子廢皇後、迎太子,彼時,寇準一係的勢力和現在可沒得比。

難道官家不怕被寇準架空嗎?

然而,李傑並沒有給旁人解釋的習慣,外界的紛紛擾擾,根本就影響不到他。

他不是宋真宗,也不是大宋戰神。

初時,行平衡之策,隻是權宜之計。

如今,他大勢已成,壓根就不怕台下的那些小動作。

指望文臣造反?

十年都成不了事。

隻要牢牢把握住兵權,李傑不懼任何挑戰。

況且,他自問還是有些識人之明的,寇準、王曾、王曙等人,再怎麼也不至於造反。

相比於這些,李傑更關心王欽若罷相造成的影響。

事實證明,王欽若罷相帶來的影響大部分都是正麵的。

王欽若的倒台,狠狠地震懾了反對派們。

反對派的手段看似無腦,但這群人的嗅覺往往也是很敏銳的。

一看到空前的支持力度,反對派中的聰明人就開始想著往後退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退?

總不能親自下場吧?

沒看到宰相都被官家給拿捏了嗎?

王欽若被罷相的理由是什麼?

兒子貪汙!

王從益是第一天乾這種事嗎?

顯然不是。

但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爆出了王從益貪腐的事。

其中若是沒有深意,誰信啊?

狗都不信!

免去了一位當朝宰輔,換來得是輿論暫時的平息,那些反對派悄悄的縮回了殼裡,靜靜地等待著下一次反擊的機會。

或者說,朝堂之上的交鋒暫時平息了。

但朝堂之外,地方上的輿論浪潮,遠遠沒到平息的地步。

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年月裡,地方豪強,才是最接近底層百姓的一群人。

雖然蔭補製度和地方豪強的關係不大,但地方豪強和士大夫群體並不是非我即彼的關係。

這兩個群體是包含於被包含的關係。

很多士大夫群體,往往也是當地的豪族之一。

地方豪族,固然不敢明麵上的反對,但偷偷的下點絆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

……

……

京城是權力中樞,向來是風雲彙聚之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