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DONGSHENG·張是誰?(1 / 2)

第7章 DONGSHENG·張是誰?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陶喆軒雙手環抱的看著眼前的三塊黑板,這種思路,前所未見。

很大膽。

結論也很完美。

‘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之路,又進了一步。

至少在他這裡,似乎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陶喆軒是澳洲華人,13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16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學士學位。

17歲,同校碩士。

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普林斯頓大學是全球公認的最頂尖的數學教育機構之一,甚至把那個‘之一’去掉都不是什麼問題。

陶喆軒能在21歲完成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業,可見他的天賦。

99年,24歲的陶喆軒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

在明年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他很有可能收獲一枚菲爾茲獎。

眾所周知,諾貝爾沒有數學獎,菲爾茨獎大抵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茨獎每四年頒發一次,所有得主年齡不得超過40歲。

換而言之,如果在40歲之前無法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這輩子都沒法拿到菲爾茨獎。

重新看完論證過程,陶喆軒回到電腦麵前,然後點開了arxiv上預留信息欄。

想了想,他給這位‘dongsheng·張’的數學家發了一封郵件。

一陣慣例的開頭之後,陶喆軒正式聊起了孿生素數猜想

【如果進一步研究的話,能否在‘置換群’和‘對稱群’方麵進行孿生素數對的排列和組合?

我個人覺得,這或許是一個新的方向。

以下是我的一些推演:

(略:公式打不出)

……

感謝您對孿生素數領域的研究,期待您的回複,並祝您研究順利】

郵件發出後,陶喆軒轉動椅子,再次將視線落在了三塊白板上。

其實,‘孿生素數’並不是他專門研究的領域,但殊途同歸,很多研究都有共同之處。

篩法和解析數論,不是隻有孿生素數的課題能用。

與此同時,關注到這篇論文的人並不在少數。

因為蹭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熱度,【孿生素數猜想】的熱度並不低,即便不研究,相關的數學家也會關注一二。

而數學家,尤其是頂級數學家之間的圈子又不大。

口口相傳之下,這篇論文已經在歐美數學圈火了起來。

大家都在等待論文發表。

但,等啊等,好像卻沒什麼動靜。

專門研究相關領域的數學家並沒有收到‘同行評審’的郵件。

所謂的同行評審是論文發表的一道流程。

越是權威的學術期刊,對於論文的評審就愈發的嚴苛,一般論文從投稿到發布,大抵要經曆三輪審核。

第一輪,期刊的編輯進行初審,杜絕那些質量低下的灌水論文。

通過初審,期刊會將論文發給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進行‘同行評審’,一般會邀請三到五位。

然後再根據同行評審的結果,決定是否刊登發表。

但,跟這篇論文有關的地方,全是風平浪靜。

相關期刊的編輯已經做好了審稿的準備,結果一看郵箱。

好嘛。

完全沒有動靜。

當然。

這件事隻是小規模的引起了一片討論,一篇重磅論文的發布,本來就很慢。

想想也正常,一個研究幾年的課題,發表之前,可不得精益求精,檢查再檢查嗎?

拖個一年半載,那都不算長。

這天。

陶喆軒例行看了一下郵箱,他發現那位數學家並沒有回信。

一周過去了,還沒回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