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諸生函穀出關,七雄傑弘農同棧(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685 字 10個月前

賈詡道:“未聞交州韋氏,但聞京兆韋氏多出名士。”袁術道:“陳留郡(開封市)有現任太守名韋毅,其父與家父為太學同窗。”

袁術又道:“汝陽縣(周口市)雲夢山是鬼穀子晚年修行處,鬼穀子把相麵占卜術真傳給楚人司馬季主,文和先祖賈誼和司馬季主有過賢者的論議。”

賈誼在那場辯論中悵然噤口不能言,賈詡心知袁術想炫耀《史記》學的不弱於已,而且中原望族有些看不起涼州等邊州的望族,包括在邊疆州郡起家、任職、定居的。又不想得罪袁術,賈詡隻好和稀泥回道:“前漢初,朝廷主道家黃老之術,中後期轉儒家,兩家學派多有互補。”

為緩和氣氛,賈詡道:“此次回府,與父母為吾(我)訂親的孟氏成婚,孟氏乃孟雲之後。本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將南匈奴抓獲的北匈奴俘虜發還北匈奴,當時朝臣全都激烈反對,唯公路先祖袁太仆(袁安,字邵公)支持,最後章帝還是聽從了孟雲和太仆的建議。”

袁術頓時興奮道:“先祖邵公更有傳奇的是葬父時路遇三位黃衣書生指定一處葬地,曰如葬此地,家族當世出三公。”

韓遂和賈詡回道:“那三書生想必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神,公路世家已應驗累世為三公,公路前程不可限量也。”

到弘農郡(三門峽市)新安縣歇一晚,明日過黽(měng)池縣,臨近陝縣。看著黃河,賈詡道:“這裡是黃河三大渡口之一的茅津渡,南岸又稱會興渡,北岸是河東郡大陽縣的茅津渡。”

韓遂問道:“黃河轉彎處靠近潼關和華陰的風陵渡天下聞名,女媧為風姓,女媧的墓故稱風陵。第三個大渡口在哪裡?”

袁術搶答道:“大禹渡,在風陵渡和茅津渡之間,北岸是河東郡(山西省臨汾市)河北縣,南岸是弘農郡湖縣。大禹治水大軍屯住於此而得名。”

賈詡道:“陝縣也是周朝封的西虢(guó)國東遷所在的位置,黃河北岸河東郡大陽縣到安邑(yì)縣為虞國,春秋晉國假道伐虢所借道正是虞國。東虢國,今虢亭,虎牢關一帶。更早時,舜帝禪讓給大禹,大禹封舜子商均於虞。郭姓也是來自虢。”

袁術道:“吾與太學的郭縕同年,記得彼(他)說過並州太原郡陽曲縣郭氏乃出自虢。”

這一日時夜已晚,入住陝縣最大的揚州客棧。但見客棧大院側廣場停著一百輛鹽車,車上滿載鹽坨上壓印有“河東鹽官”字樣,馬棚裡拴著二百多匹馬。

東漢中後期廢除了鹽鐵官府專賣製,允許私營,鹽稅改為收稅製。通過煮鹽鐵釜和鐵盤等控製鹽稅。鹽官發放經營許可,每二年重新核準發放經營許可,監管私鹽的製造和運銷,在鹽坨上封蓋官印以防逃稅。鐵礦也類似,有礦的各郡仍設有鐵官。河東解池鹽聞名天下。

三人和家丁入住後下樓入貴客餐廳用餐,家丁到側大廳用餐。韓遂掃視貴客餐廳,見一位氣度不凡的官員和三個年輕官吏一桌飲酒,另一桌一方士獨自飲酒,方士和韓遂目光對視了一眼,韓遂感覺到方士眼睛一亮仿佛閃出一道光,然後又自顧自飲了。側大廳有二百多鹽商和民夫就餐。

袁術喜熱鬨,上前詢問官員:“在下袁術,字公路,請問尊姓大名。”官員一聽“袁術”吃驚不小,忙答曰:“袁公子,失敬,在下弘農華陰楊奉,字季叔,河東郡鹽官。”

袁術問道:“術尚有兩位太學同窗,可否同桌共飲?”楊奉回道:“榮幸之至。”

袁術介紹賈詡、韓遂給楊奉。楊奉指著身邊三人介紹道:“這三位是鹽丞韓暹(xiān)、胡才、李樂,武藝都十分了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