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滎陽冶鐵三萬夫,沃野中原多名士(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360 字 9個月前

第二日上午,吳愷帶吳馮、韓遂、陳珪、高乾、韓宛、吳迪、尉遲延嘉、韓仁去參觀著名的滎陽冶鐵苑。

到了冶鐵苑,韓遂持大司農蓋彪名刺,鐵官李祝不敢慢待親自接待陪同參觀。

李祝對韓遂道:“韓公子如此年少已走南闖北了,吾子李期,年十八,還在跟吾學徒冶鐵,彼去洛陽辦差時去找汝交個朋友。另外,吾兄弟李燧是右扶風郡鐵官,汝回金城路過可以去看彼,這是吾名刺。”韓遂答應了,交換了各自的名刺。

看到宏大的冶鐵規模,眾人驚呆了,三萬多民夫,一百多座冶鐵爐,大的冶鐵爐一天產四千五百斤(約為現代一噸),五千輛運鐵礦石、燒料、鐵坯、鐵器的輜重馬車進進出出。

鐵官李祝介紹道:“苑內有陶模區、蓄水區、木材區、燒料區、礦石區、礦石分揀區、礦石砸碎區、冶煉區、澆鑄區、清坯區、屯田用品區、軍品區、包裝區、貨運區、住區、官署等,一個完整而又龐大的製造體係,為大漢朝廷自鹽鐵改官辦為民營後保留的幾個最大的官辦冶鐵苑之一,一年的產能可供十萬軍隊和十萬屯田民等所需,軍品有箭頭、兵器等,屯田用品有犁、鏟、锛、攫、鍤等農具。”韓遂道:“吾金城莊苑的冶鐵和這裡相比有如兔子比老虎。”

邊走邊看,韓遂又問:“《史記》曰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淵、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乾將。這個韓字應該指戰國時的韓國,說的是天下的劍大都產自韓國。聽說宛馮劍出自滎陽。”

鐵官道:“宛馮劍為古荊州南陽宛人在滎陽西南馮池所鑄,澤水通馮池;鄧師劍為古荊州南陽郡鄧縣鄧師所鑄;墨陽劍鑄於潁川郡舞陽縣墨山南;合伯劍鑄於潁川郡舞陽縣南;其餘五劍均在汝南郡西平縣一帶,棠溪劍鑄於汝南郡西平縣棠溪;龍淵劍鑄於汝南郡西平縣龍淵水。”

吳馮笑道:“馮池同吾名,以後要去看看。”韓宛也插嘴道:“吾和吳公子一起舞劍就是宛馮劍了。”吳迪在一旁見韓宛搶主人不免酸溜溜的說道:“加吾姓名同音就成了無敵宛馮劍了。”眾人邊笑邊覺得確實湊巧。韓遂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道:“古九劍名可以用用。”

韓遂接著問:“據說乾將和莫邪二劍采自五山六合的鐵金,會是哪五山的礦石?”

鐵官笑道:“離西平縣最近的四山是司州河南尹密縣大騩山、豫州潁川郡陽城縣的嵩高山、豫州潁川郡舞陽縣墨山、豫州汝南郡西平縣淺山,還有一山可能在更遠處。嵩高山和大騩山是本苑的主要鐵礦石供應地,但鐵礦石品質不如墨山和淺山,也不如吾兄長彼等的右扶風郡三個鐵礦。六合金的六合在哪裡就不得而知了,如知道了就能複製古寶劍了。但金字肯定不是黃金,黃金太軟,不適合添加到鐵器裡。”

眾人在冶鐵苑吃了便飯,約定下次見麵詳談鐵礦石、鐵器貿易,告彆鐵官李祝離開。

次日,告彆吳愷,眾人出了滎陽,這一日來到陳留郡郡府陳留縣城。吳馮家在陳留郡東北麵的長垣縣,祖父吳佑在洛陽教書,父吳鳳在樂浪郡任太守,長姊吳儷和二姊吳婄(bù)都嫁人了,叔父吳愷在滎陽,長垣縣隻有族叔吳匡在家掌管吳府和莊苑。吳馮此行不打算去長垣縣。

袁蓮委托韓遂帶高乾、吳馮、陳珪去見陳留太守韋毅。見到禮物和袁逢書信,胖墩墩的韋毅非常高興,眯著小眼笑著對韓遂道:“韓韋兩姓也許是一家咧。一會吾去城外迎接來巡視的兗州刺史郭遵,不能陪爾等了,爾等從會稽回來一定來玩。”

韓遂心知韋毅所提的一家姓乃前漢朝戰神韓信後人改姓韋的傳說。韓遂等見韋毅公事忙就退下了。

第二日,沿街打聽來到範府,範冉果然在府。見到王奐的書信,範冉熱情接待了韓遂、吳馮、陳珪、高乾。中午小宴接待韓遂等,範冉的弟弟範協坐陪。範冉還邀來陳留兩位同鄉密友韓卓字子助、孔伷(zhòu)字公緒。

範冉雖已五十多歲,但保養的很好,就象三十歲,非常健談。韓卓、孔伷同年,不到三十歲,精明強乾。聽說陳珪乃零陵太守陳球弟弟子,範冉道:“令伯父陳君(陳球)去年任繁陽縣令。聽說魏郡太守趙宴暗地向各縣索賄,陳君清廉無錢,太守大怒,就鞭打督郵,想讓彼驅逐陳球。督郵不肯,說:魏郡所轄的十五城中,隻有繁陽的政績好,現在要吾驅逐陳君,會引起天下人的議論。太守才住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