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戰八虎計甩追兵,評絲綢無比橋家(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5384 字 10個月前

吳馮一本正經道:“但願武平道上哪個庶民把高燕逮回家成親,免得一天到晚嫁不出去到處惹事,還會感謝吾等。”眾人哄笑不止。

這一日到達睢陽縣,睢陽縣及周邊寧陵縣和蒙縣等絲綢織造業十分發達,睢陽縣城家家戶戶都是絲綢織造作坊,也有大型的織造坊,店鋪林立,各種花式的絲綢布料和成衣應有儘有;城外有成片的一望無際的蠶桑養植莊苑。韓遂等入住橋玄在長安留下地址的橋氏客棧。

韓遂問客棧店主橋玄和橋玄子橋羽的近況,店主道:“橋老爺去年回京後任司徒長史,前段時間又改任冀州的巨鹿太守,一直未回來。橋羽在橋府。”韓遂等下午持橋玄給橋羽的書信去橋府拜訪,橋羽接待了韓遂。

聽說金城韓家每年來睢陽進貨絲綢去西域貿易,橋羽邀眾人晚宴,坐陪的橋家重量級人物有橋玄族弟橋載、橋羽子橋蕤(ruí)、橋載子橋瑁(mào)。

晚宴上,眾人美美地聽著伴奏的樂器、看著舞蹈、喝著寧陵縣名酒張弓酒,橋羽道:“吾橋家在睢陽縣及周邊蒙縣各有一大片桑蠶莊苑,去年又收購了寧陵縣的一個桑蠶大莊苑,絲綢質好產量大。吾提議按市價九折優惠換取金城韓家絲綢在睢陽的一半訂單。”

韓遂道:“韓家每年在睢陽進貨的二十車絲綢主要采購產自寧陵縣呂家的和蒙縣李家的絲綢,這部分訂單量是固定的,有合約,不能改變。吾正打算增加一倍的訂單,吾應允新增的二十車絲綢訂單給橋家,但帶來布帛幣僅可全額支付呂家和李家的絲綢,對橋家的貿易需以馬匹支付,按一匹馬四十匹布帛幣。”

橋羽猶豫了一下,和身邊的橋載低聲耳語討論了一番,考慮到馬匹也是緊缺貨,答應了韓遂的支付條件,雙方當場簽約畫押。吳馮向韓遂支付西域金幣換得馬匹,再用馬匹購買了兩車絲綢。

橋載道:“吾橋家在寧陵縣的莊苑在三縣裡最大。寧陵縣上古時葛天氏發明樂舞和用葛織布,乃樂神,所以豫州梁國各縣延續至今都善長織造。”

橋蕤道:“文約與寧陵長年貿易的呂家也是梁國的一個望族,其先祖呂臣在前朝楚漢戰爭時,把自己的戰馬讓給劉邦逃命。劉邦在晚年時,忽然想到了呂臣為自己解馬的事情,於是分封呂臣為寧陵侯。在功臣中排名第七十三位。”

橋瑁道:“吾橋家在梁國蒙縣的莊苑所在地南側據說原來是春秋戰國時莊子的故鄉。”

橋羽道:“睢陽乃夏、商朝的故都,也是春秋戰國宋國的國都,自前朝一直為梁王封國的治所,老梁王本年夏去世,梁相退職,現任梁王劉元,梁相王璋。”

韓遂問:“是洛陽太學諸生盛傳的八廚之一的王璋嗎?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橋羽道:“正是彼,兗州東萊郡曲城望族王家。”

陳珪道:“八廚乃度尚、張邈、王芬、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璋。桂陽太守度尚本年初任期滿剛回朝,其部下就發生叛亂,據傳亂軍已達數萬人,吾伯父去桂陽郡鄰郡的零陵郡任太守,還不知結果如何。”

橋蕤道:“這事吾知,已有捷報傳到各州郡,梁相王璋已傳達給梁國各縣令,大體過程是荊州士兵朱蓋等人因為守邊已久,卻沒有受到什麼賞賜,在怨恨之下再次作亂,與桂陽叛軍胡蘭等三千多人再次進攻桂陽,焚燒郡縣,桂陽太守任胤棄城而逃,叛軍總數已至數萬。便轉攻零陵,零陵太守令尊伯父陳府君(陳球)率軍固守以抗拒叛軍。

朝廷任命度尚為中郎將,率幽州、冀州、黎陽和烏桓步、騎軍共兩萬六千人救援陳府君,又與長沙太守抗徐等征發諸郡軍隊,共同進擊,大破叛軍,斬得胡蘭等三千五百人的首級,其餘叛軍逃往交州蒼梧郡。朝廷下詔賜度尚錢百萬。事後,朝廷再次任命度尚為荊州刺史。但不知為何,緊接著度尚又被免職。”

橋瑁道:“當時度尚所率的幽冀兩州大軍去荊州和返回都是通過吾睢陽縣,甚是壯觀!”橋羽道:“一般戰後朝廷會向各郡征購馬匹補充損失,這次交易吾橋家接受以馬匹換絲綢正是等待朝廷購馬,自家莊園也需要補充。”

第二日,橋蕤和橋瑁帶家丁從莊苑拉來的二十二車的絲綢,呂家和李家各拉來十車絲綢。韓遂驗貨均為上等上品,而橋家絲綢手感絲滑、輕柔飄逸,更略勝一籌!

在客棧卸下三百六十匹馬拉來的布帛幣支付給呂家和李家,將三家四十二車的絲綢轉到一百八十九匹馬上馱運後,交給韓何帶四名家丁押運回金城,帶回十匹坐騎和十匹馱補給的馬匹。

吳馮寫了封給在家鄉的族叔吳匡的書信交給韓何,讓韓何避開陳留縣城和圉縣城,經陳留外黃縣到自已的老家陳留郡東北麵的長垣縣再去洛陽。橋家、呂家、李家派出四名會武藝的家丁護送車隊到司隸河南尹的地界。

橋蕤和橋瑁讓家丁牽走一百六十五匹馬做為二十二車絲綢的支付。

韓遂、吳馮、陳珪、韓宛、吳迪、尉遲延嘉、韓仁、陳珪家丁繼續上路向東偏南進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