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道:“任命百木、尉遲伯那、滇漂沙為副首領,落奴為軍師,韓宛做管家。從庫裡撥出四百萬錢資助一路行程。線路走北地郡、張掖居延屬國,進入漠北鮮卑西部五大人之一的落羅部落、向西繼續穿過鮮卑西部五大人之一置鞬的部落、到達鮮卑西部五大人之一宴荔遊的部落。
吾計劃把一百萬錢全送給宴荔遊,由宴荔遊出麵宴請右大將遊伏,把遊伏誘到宴荔遊部落後由爾等伏兵擒獲和控製侍衛。再向宴荔遊借精騎三千夜襲日律部落奪回西部大人權。
得手後,蒲澤接管部落,百木、泊加、忽邁輔佐。落奴、尉遲伯那等隨吾押運三萬匹馬回金城。再將其中的一萬匹馬押送到洛陽或在金城出售,籌日律的贖金。由吾出麵找朝廷贖出日律。算上中間停留時間,估計來回要六個月。如果順利,八月可贖出日律。”
眾人遵命,去備足補給、兵器、馬匹等準備出發。素麗和雅飴留在韓府。
韓遂當晚去竇府麵見大將軍竇武說明此事,竇武讚同。第二天,韓遂去洛陽官府要了十四個通關符,把洛陽貿易全權委托韓橋。張薑子等家眷、丫環、家丁一起到門口送彆。
一百三十四匹馬馱錢幣,十四人二十八匹戰馬,四十二匹馱給養和裝備。合計二百零四匹馬。除戰馬外,馱馬都是向洛陽租車行孔福租用的馬匹。
韓遂決定走李傕曾經說過的那條最近的路線。眾人經函穀關、弘農郡、京兆尹、長安、右扶風,到達安定郡笄頭山腳下的烏氏縣,住進張記客棧,客棧大廳供奉著先祖前漢朝常山景王張耳。
秦末漢初張耳重建趙國,反抗暴秦,乃西漢開國功臣。張耳的曾祖乃秦國丞相縱橫家張儀。
眾人在餐廳用完餐回房。韓遂獨自到客棧外的街上散步。突然感覺有人在身後跟著,猛一回頭,見一年輕方士跟在後麵。見韓遂發現自已,就走上前問道:“公子可是金城韓公子?可曾記得黃絹布?”
韓遂道:“本人正是。記得一方士在弘農陝縣揚州客棧留下了一塊黃絹布,上繪有笄頭山地圖。吾尚未想好是否去笄頭山找彼。彼是汝何人?汝怎知吾路過此地?”
年輕方士道:“方士自有方士的道。在下烏氏縣人張縱。家父行天下隻為尋找有緣人傳其真學。家父在笄頭山修行,吾奉家父之命傳這本書給公子,就此彆過,後會有期。”說完,遞上書,轉身輕飄飄離去,顯然是練家子。突起一團煙,煙散人不見了,不知去了東巷還是西巷。
韓遂想想還是不對勁,當年方士留下黃絹布就走了,並不知客棧聚餐的韓遂、賈詡、袁術、楊奉、韓暹(xiān)、胡才、李樂七人中誰會去拿此布。之後,隻給賈詡看過黃絹布,在家隻家眷和身邊小廝、丫環知道有此布,難道吾一出洛陽方士就知道了?百思不得其解。
見書名為《折竹》,著者翻開書前中後各幾頁,開篇講的是戰國縱橫家張儀年輕時替人家抄書,遇到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冊子。
但一看書內容確肯定不是張儀抄的什麼句子,而是講戰國中一個小國如何超過所有大國而生存的最長久。奇葩的書全文竟沒有兵法、沒有明顯的縱橫說,都是些看似淺見的道理,但又相互環連衍生出新的道理。韓遂覺得挺有趣,決定帶回客棧,日後細讀。
回到客棧問店主,店主張卯笑道:“公子日後自會曉得。”韓遂無奈,隻好回房休息。
次日,出烏氏縣、到達安定郡朝那縣,拜訪楊定。家丁楊可引韓遂等進府,楊定和妻魏粲妹妹魏春抱子楊音出內堂來客廳見韓遂。
午宴後,楊定和家丁楊可、楊金帶韓遂參觀楊家莊苑。楊家在朝那縣望族中排第二,僅次於皇甫家族,兩家莊苑田地占了朝那縣的七成。
楊定寫了封書信,把分管楊家安定郡郡府臨涇縣和漢陽郡郡府冀縣的兩處莊苑的兄楊曾介紹給韓遂。彼去服兵役,下年底回臨涇或冀縣,請韓遂得空順路時去拜訪。韓遂接過書信珍藏起來。
下午,韓遂帶楊定去皇甫府拜訪去年底和韓遂一同畢業回鄉的太學同窗皇甫酈,皇甫酈擺宴招待,聊起太學和西域往事。皇甫酈喊出四歲的兒子皇甫俊與客人見個麵。皇甫酈和楊定同年,明年到服役年齡,皇甫酈想去北地郡從軍,皇甫酈伯父皇甫嵩現任北地太守。楊定也想跟著一起去北地郡從軍。皇甫嵩乃皇甫規兄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