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全上齊,韓遂讓漁戶夫婦劃船到黃河中線,邊航行邊飲酒。望眼看去,黃河兩岸的大好河山,心情十分舒暢。
橋蕤揄揚自家絲綢甲天下,眾人也無可辯駁。
橋瑁喝多了問袁懿達、袁仲達兄弟倆:“二位賢兄的字很有喻義吧?吾總感覺”袁懿達道:“《爾雅》雲,懿,美也。《詩·大雅·庶民》曰,好是懿德。乃吾母父起”
袁仲達道:“說起仲字,要從中國三皇五帝說起。五帝之第三位帝王高辛氏出生於汝橋家所在地豫州梁國睢陽縣高辛這個地方,創立二十四節氣。高辛氏屬下有八個具有才德之臣,伯奮、伯虎、仲堪、仲熊、叔獻、叔豹、季仲、季狸,號稱“八元”。在“八元”之中有仲堪、仲熊兩兄弟,乃仲姓始祖源之一。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十哲仲由,字子路,世稱先賢。吾和公路的字和孔子的這位子路弟子的姓和名有關,乃家父從吾外祖父(馬融)所推薦的字中選中的。”
橋瑁道:“原來吾家鄉是遠古帝鄉。”袁術未插話,在一旁很認真的聽著。
韓遂問:“吾韓氏來源眾人皆知來源於春秋戰國的韓國。吾想問高氏是否起源於高辛氏?”袁仲達道:“非也。高氏乃源於薑姓,出自西周時期的齊文公呂赤之子公子高。”
橋蕤道:“聽祖輩說相傳軒轅黃帝逝後葬於橋山,黃帝子孫中留在橋山為黃帝守陵的指山為姓橋氏,此乃橋姓來源。古黃帝部落就是起源於橋山(子午嶺)一帶,後漸強盛,進而占據關中和中原。”眾人道“原來如此。”
一看都在介紹自已姓氏來源,袁術也不甘落後道:“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源自媯姓,乃舜帝後裔。舜帝因生在姚墟(山東菏澤)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山東永濟),所以後代又有媯姓,後代又出周武王滅商後封為陳侯的陳胡滿、陳胡公媯滿後代中有爰姓,而爰、袁、轅、榬、溒、援六字同音,後代中有了袁姓。故姚、媯、陳、胡、滿、袁、爰姓氏同源。”
坐袁術兩側的橋蕤和韓胤一旁附和道:“原來袁氏乃舜帝後裔。”
韓遂問:“黃河兩岸誰家的船運業最強。”
袁胤回道:“皇室宗親。濟北王劉鸞船運第一,平原王劉碩第二、濟南王劉康第三。兗州濟北國地處黃河中原段的中遊,封土主要在黃河南岸,但北岸有一塊很大的飛地,屯放大量的幽、冀兩州的貨物,是黃河中遊的南北貿易通道。
青州平原國橫跨黃河兩岸,是黃河下遊南北貿易的通道。青州濟南國也主要在黃河南岸,北岸沒有飛地,但南岸有大型碼頭,濟南王劉家的船都在此碼頭。”
袁嗣補充道:“另外橫跨黃河源頭兩岸的樂安國也不可小視,不過其主要船運業為海運,但海運僅排第二。北海國海運排第三。
和樂安國有一拚的是青州半島的東萊郡牟平的前漢高祖劉邦庶長子劉肥的支脈劉寵、劉輿、劉韙三兄弟,當屬海運船最多的家族。琅邪王劉容和東海王劉祗排第四、第五。”
橋蕤歎道:“原來黃河及沿海遍布王室。”袁術點點頭。
眾人喝的暈暈乎乎,漁夫把船劃到岸邊。家丁們一直沒敢多喝,扶著主人們上馬,一路搖搖晃晃回各自府第歇息。
這天下午,京官都下班回家的時辰,門口家丁跑進書房稟報韓遂,揚州樓家丁帶來一位叫司馬防,字建公的公子來訪,韓遂一聽連忙跑出書房到大門口迎接。
兩個太學《毛詩》班同窗又見麵了。司馬防不是韓遂在太學的好友,所以韓遂又意外又高興。
司馬防道:“太學畢業後,吾在家鄉溫縣所在的河內郡當了兩年郡吏,前幾天剛調到司隸校尉部任部吏。吾在洛陽買了一個宅府,準備把家眷帶來安家,孩子就快出生了。
剛剛安頓下來,想找找太學的同窗,第一個想到汝,誰讓吾等是被同一個火球穿身的。太學時未來過汝宅府,隻《毛詩》班全體同窗在汝的揚州樓聚會過,故找到揚州樓的人帶來找到汝府上。”
韓遂帶司馬防在韓府豪宅裡轉了一圈參觀,司馬防驚歎道:“沒想到韓公子的庫房這麼大。”韓遂拉著司馬防去揚州樓夜宴,並約好洗沐日帶司馬防一起出去玩。,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