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興國氐出售土地,長離川移民五萬(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628 字 9個月前

次日晚上去拜見老朋友漢陽郡長史蓋勳,送上蕨麻禮物,蓋勳子蓋順坐陪。蓋勳談到閻忠上年因捐糧賑災而名聲顯赫,讓韓遂去看看彼。

第二日上午,韓遂去拜會不滿禁錮辭去漢陽郡功曹史閒賦在家的閻忠,閻忠子閻遇、孫閻溫坐陪。閻忠發誓,朝廷不解禁錮,閻家人永不出仕,在家管管莊苑,優哉遊哉。

不過,韓遂也聽得出,閻忠既憂國憂民也想出人頭地的,閻家財力也非同小可。韓遂問蓋勳提到的賑災一事,閻忠臉紅一笑道:“區區小事,不足論道。上年六月,三輔和弘農郡暴發螟蟲災,吾說服閻家向臨近漢陽郡的右扶風郡捐糧十萬石,約支撐二萬多人活了下來,沒有逃荒或餓死,朝廷命右扶風郡太守張則大人給閻家書了一個匾。”

閻忠帶韓遂去看那塊掛在內門上的匾,寫有“義扶忠風”四個字。據送匾官吏說四字乃張奐次子書法亞聖張昶的手書,十分珍貴。張則特地派人去張奐家弘農郡華陰縣請張昶寫的。

閻忠談了許多大漢的病垢和該如何治理,韓遂歎惜閻忠這樣的治國人才不為朝廷所用。閻忠和蓋勳相似,比較倔犟。韓遂送上蕨麻禮物告辭。

這天洗沐日,韓儀在家休息,對韓遂正式介紹起購地之事:“瓦亭水(葫蘆河)為渭水較大的支流,主體為南北向,發源於安定郡的瓦亭以北月亮山,河流沿途經七峽八川,蜿蜒曲折,時寬時窄,狀似“葫蘆”,也有庶民稱葫蘆水。

在漢陽郡阿陽縣瓦亭水右側有條支流叫隴水,主體為東西向,發源於安定郡笄頭山以西附近,也有五條以上的支流。故,阿陽縣長離水一帶水草豐盛。

從阿陽縣沿瓦亭水向南,經略陽縣、顯親縣,在望垣(yuán)縣彙入渭水。從略陽向西北經成紀縣有支流,從略陽向東也有條支流。這五個縣均為漢陽郡的。可以說漢陽每個縣都有河流通達,都彙入渭水。

瓦亭水向南,在成紀縣東穿過長離川,故這段瓦亭水又叫長離水。長離川屬瓦亭水穿過的七峽八川之一。長離水或長離川最南端的西邊有條支流叫成紀水。成紀水流經成紀縣縣城和治所在成紀縣小坑川。

長離水或長離川中部的西邊還有條支流高界水,從阿陽縣九龍山山下流過。長離川的北端為阿陽縣,南端為略陽縣。

阿陽縣九龍山麓,高界水畔,氐人築有一座堅固的興國城。氐王呂其,沿瓦亭水和高界水所占地廣大,約有五萬二千畝良田和三百四十萬畝山草地。

氐人原有人口十萬,其中卒二萬。受前幾年兩次大疫重創,人口減半隻剩下五萬,其中卒一萬。氐王呂其想出售一半的土地,因興國城在瓦亭水和高界河間,故城周圍的土地不出售,出售的是長離水東岸的二萬六千畝良田,山草地一百七十萬畝。

良田出價一萬錢一畝,山草地五百錢一畝,合計需十一億一千萬錢,如給黃金可以砍價。吾想汝能看到四萬斤黃金成交。”

韓遂笑道:“與韓家聯盟的燒當羌人口過多,正好愁著養不活,韓家買下此地可移五萬燒當羌人來居住。”韓儀道;“吾隨刺史見過氐王,吾修書信一封汝帶著去興國城見氐王呂其。”

次日,韓遂帶著韓侖、韓仁、拓跋銀、東餘、東起從冀縣出發,租了個船,連人帶馬一起上船上渭水,到望垣縣進入瓦亭水,北向,向阿陽縣進發。

過略陽縣,沿途經長離川,山青水秀地沃,確實是個好地方。從長離川出來,遠遠望見阿陽縣縣城,城池高大。

在阿陽縣境內從轉高界河,來到九龍山下的興國城。城牆高大,易守難攻。向城門衛卒遞上名刺,城門長去城裡稟報。一會功夫,城門長帶著一位中都尉呂化來領韓遂一行進城。

氐王大殿裡,氐王呂其和主要成員接見韓遂,入座後。韓遂略做介紹,呈上韓儀的書信。氐王一看是涼州刺史的屬下的親戚,忙從威嚴轉為笑臉。

氐王介紹道:“吾氐族先祖名叫呂文和,在漢文帝初年為避難而從沛郡遷徙到漢陽郡略陽縣,世代為當地大族。後來不斷買地,向北擴展,在阿陽縣選中這個風水寶地建起這座興國城。”

雙方進入激烈砍價,氐王道:“吾想把良田和山草地捆綁在一起出售,可是漢人大族來談的大都隻想買良田不買山草地,故一直未找到合適的買主。也確實,如要買山草地,足足可養活五萬人,涼州漢人大族就沒有超過五萬人口的,也不放牧,所以也能體涼不買山草地。韓公子買山草地做何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