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漢軍南遷縮防線,陶謙答謝救子恩(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500 字 10個月前

眾人比完劍回小亭坐定,袁術家仆上前重新倒滿各酒盅。韓馥邊喝邊歎氣道:“聞到酒的糧食芳香,讓吾想到本年中原大旱,糧食肯定減產,入冬前糧價必漲,爾等家族莊苑如在未遇大旱的郡縣賣糧收益定會大增。”

袁術道:“何止糧價必漲,再爆料一個天大的消息,漢軍大舉南遷!鮮卑軍連年寇幽州、並州、涼州,特彆是並州。朝廷每年花在禦敵的錢如投入無底洞,而每年隻是擊退鮮卑軍,鮮卑軍力無大損,來年又來。

雲中郡中有黃河的兩條支流,荒乾水與白渠水。雲中郡共十一個縣。荒乾水以北三縣鹹陽、北輿、武泉;荒乾水與白渠水之間三縣雲中、原陽、定襄;白渠水以南五縣沙南、箕陵、沙陵、成樂、武進。

五原郡九縣。其中,北方突出部二縣九原、五原;黃河北岸四縣西安陽、成宜、宜梁、臨沃;黃河以南三縣河陰、武都、曼柏。

此次南遷第一步共放棄黃河北岸突出的四縣,雲中郡北輿縣、雲中郡武泉縣、五原郡五原縣、五原郡九原縣。這四縣縣城不在黃河邊或黃河支流邊。四縣的庶民已全部內遷到定襄郡等地。

之前朔方郡黃河以北和以西、五原郡五原縣以北、雲中郡武泉縣以北、雁門郡強陰縣以北早已棄守。包括前漢朝知名的光祿城、頭曼城、三封城、窳渾城、雞鹿塞等等。

前漢朝時,並州北方大量移民和屯田,軍糧就地解決。但到吾朝,邊民人數甚少,前線漢軍疲於應戰,無暇屯田,軍需糧草全靠後方運送。

並州水路匱乏,主要靠黃河運送軍需糧草。每運送二十石糧,支付民夫和船隻征調費和民夫自用耗十九石,前線將士隻得一石。長期下去,加上連年用兵,朝廷實在吃不消了。故此次先放棄黃河水運貨物不能直達城池邊的邊城。

朝廷已在議論第二輪大舉南遷。有朝臣提議放棄朔方郡的黃河東岸或南岸的臨戎城、沃野城、廣牧城、朔方城,以及大城城,退守上郡屬國都尉鎮守的龜茲縣城(榆林市)。龜茲縣城南邊有上郡治所膚施縣城在後方支撐。膚施縣城西有奢延縣城互為掎角。軍需糧草先通過黃河和黃河支流奢延水運到上郡膚施縣。再從陸運到膚施縣北麵的龜茲縣。

並州邊境各郡除雁門郡和定襄郡,其餘朔方郡黃河南岸和東岸、五原郡黃河南岸和北岸、雲中郡黃河南岸和北岸、西河郡河套地區、上郡北部和中部的庶民全部南遷入河東郡、左馮翊郡、上黨郡、太原郡等。提議人的理由是此幾郡漢人人口稀少,南遷庶民不多,加起來也就約十二萬人。

如果按此收縮戰線,等於把上郡河套地區幾乎放棄一半。漢軍以北地郡、上郡中部、西河郡黃河以東、雁門郡一線重新布防,以長安、洛陽、鄴城做後方依托,東邊借助駐紮並州西河郡美稷縣的附漢南匈奴和護匈奴中郎將臧昱的漢軍,這樣軍需糧草補給線大大縮短。估計可減少一半軍費開支。

但依吾之見,龜茲縣城單城突出,而奢延澤、奢延縣城、膚施縣城又都在東西走向的奢延水北岸。鮮卑軍如圍困龜茲、奢延、膚施三城。奢延水這道新防線未必能守得住。再退就要退到高奴縣城(延安市)一線了。估計朝廷不會采納此提議,繼續籌軍費硬撐下去。”

眾人靜靜地聽著。袁術的聲音大,連一旁玩耍的孩兒袁耀、陳登、虞翻、韓韜等都聚攏過來。袁術一說完,眾人紛紛驚呼:“此乃驚天大事也!”

眾人也齊誇袁術記憶過人,精通北方郡縣。袁術得意道:“吾母說懷吾時有神仙托夢將一段天命附於吾身,吾一直不明白何為天命。不過從小讀書過目不忘,家父的書和官文隨便吾看,故吾知多些。”

眾人紛紛議論漢軍絕不能南遷,韓馥、郭縕當場立誓要去守北疆。眾人喝的酩酊大醉,家丁把眾人抬進茅屋,伺候安歇不表。

次日中午醒來,眾人看著紀靈把陶商的丹陽之劍做為新一代“一劍封侯”埋入屋中地下,然後相互道彆,暫約五年後再聚首,決劍侯,爭劍王。

臨彆,韓遂向韓馥提及在禦史中丞府任郎中的蕭瑗。韓馥驚訝道:“汝識此人?彼乃蕭何後人,必升遷快於吾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