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朝野反對棄河套,張規贈送潛夫論(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861 字 10個月前

張薑子本年二十五歲多,婚後忙於生娃帶孩子,好多年不能自由自在了。這下可好了,娃交給韓父母,騎馬隨夫君遊曆,頓時煥發青春,整裝打扮一番出發,帶足在洛陽買的各種禮物。

韓遂回頭見夫人一身紅披風,巾裹戎裝,腰掛佩劍、背背弓箭,煞是好看。張薑子回頭看夫君直楞著眼看著自已,不好意思害羞地招手跟上,並馬前行。

飛騎東起一看人家兩口子親親吾吾,趕忙拍馬跑到前麵帶路。這一日抵達臨涇縣城,入住張記客棧後。韓遂去郡府官署遞送成都張碧給兄安定太守張規的書信。

安定主簿胡延接待,安定太守張規見是六弟張碧來信推薦之人,請韓遂入府衙裡坐會,安定功曹史師濟、主記史王遇坐陪。簡單聊了些後,約好晚上請韓遂到張府私宅赴宴。

晚上韓遂單騎前往張府,張規子張望在門口迎接入內。韓遂送上蕨麻禮物。

小宴擺上,入席坐定後,張規道:“前些日子,吾六弟子張暉與韓公子家族的韓嘉來看望過吾,聽說,韓嘉與吾六弟長女張綺定親了。做為兄長,吾樂得汝金城韓家與吾蜀郡張家聯姻和貿易。韓公子一出手就購二萬匹蜀錦,真乃大手筆。看看吾這偏僻的安定郡能否幫上韓公子忙。”

韓遂回道:“聽說並州漢軍已棄守黃河北岸數縣,還有更大的南遷動議,特來和府君大人討教涼州的安危。”

張規道:“韓公子得到消息真乃飛快。北方草原天氣逐年變冷,鮮卑草料不足,南下入侵掠奪成常勢。先說吾安定郡,安定東靠北地郡、西靠武威郡、南靠漢陽郡。如按朝廷之議,漢軍放棄河套內線黃河沿岸城池退到並州上郡奢延水防線。從並州上郡龜茲縣到吾安定郡臨涇縣城約九百裡,鮮卑騎兵如突破奢延水防線六日可達臨涇縣城。

東羌被段將軍征服後,仍有大量東羌帳落散居在北地郡西北、安定郡西北、上郡南部、三輔西部,指不定哪天重新叛亂。

漢軍南撤後,沒有大城縣城對慕容鮮卑的牽製,慕容鮮卑可全軍壓到北地郡以遮虜障漢長城為北部邊界的防禦線一帶,北地郡漢軍壓力陡升。慕容鮮卑軍可隨時跨過遮虜障多路同時入侵北地郡。北地郡守不住,鮮卑軍二日可達吾臨涇縣城。

從朝廷軍費吃緊看,棄河套之動議有一定必要。但從安定郡的安危看,吾是不讚成放棄河套地區大舉南遷,吾已在朝廷征求意見文書上回書反對了。”

韓遂道:“連府君大人都反對,估計大舉南遷之策很難采納。朝廷勢必另辟軍費籌源。”

張規道:“臨涇有位知名隱士王符,此人在世時深受度遼將軍皇甫規敬重,皇甫規告老還鄉,二千石長吏來見彼,彼都很怠慢,可是王符來訪,皇甫規卻衣不及帶,屣履出迎,同坐暢談極歡。

吾贈送汝王符生前的一套係列論著,《潛夫論、《勸將、《救邊、《邊議、《實邊,後五文的主題就是反對棄邊,主張無邊則亡國。

《潛夫論裡的精辟論述諸如天以民為心,民安樂則天心順,民愁苦則天心逆。民以君為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帝以天為治,天以民為心,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國以賢興,以諂衰。非今世之無賢也,乃賢者廢錮而不得達於聖王之朝爾!凡為治之本,莫善於抑末而務本,莫不善於離本而飾末。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夫富民者,以農桑為本,以遊業為末;百工者,以致用為本,以巧飾為末;商賈者,以通貨為本,以鬻奇為末。三者守本離末則民富,離本守末則民貧。實屬當讀之。

另附王符好友冀州安平國安平縣崔瑗子崔寔的《政論、《四民月令,崔瑗、崔寔、崔寔子等都已去世。《政論中有如好文國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等。《四民月令裡敘述莊苑從正月到年底每個月應做的農事,有穀類、瓜菜的種植時令和栽種法,亦有紡染、釀造、製藥等工匠藝。

王符孫王遇在本府為主記史,送吾這套著文,吾已讀完,受益頗多,特轉贈韓公子。王遇與崔家崔烈子崔均熟,吾請王遇修一封書信給汝帶上,去洛陽時可去拜訪,或許崔寔之書有不明之處可以討教。崔烈現任司徒掾。”韓遂起身接過答謝張府君,表示帶回細讀。

趁張規如廁,韓遂翻開感興趣的《四民月令,條目很細,含家族祭、禮、教、外事;依時令和氣候耕、種、收獲糧食、蔬菜等;有紡、染、漂、裁、浣、改等織造;又有食品儲、釀;還有宅、田、渠的匠造與修;尚有野藥收采和配製;還有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項用具之法;糶糴、雜事、清潔等。“糶tiào”乃賣出糧食也,“糴dí乃買入糧也。韓遂如獲至寶。

張規回到桌幾,兩人又飲了些酒。韓遂問張規金城太守殷華想動員自已出仕在金城郡府任職一事,張規鼓勵韓遂出仕,並告知殷華是少有的好官,韓遂頗為心動了。見天色已晚,韓遂起身告辭回客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