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日律部落增貿易,金城太守辟戶曹(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5135 字 9個月前

次日,韓遂留下張薑子,持韓葛取來的通關符,和韓尤一同前往漠北,楊羅帶三名部曲護衛同行。在邊境漢軍把守的關卡驗過通關符,眾人出關一路向北,兩日後抵達日律部落。韓尤等經常與日律部落交換貨物,一路熟悉。

日律帶子右大將蒲澤、左大將百木、右都尉泊加、左都尉忽邁、貿易總管落奴以及提前到達的楊羅和東起到大本營門口迎接韓遂等入客帳。

宴備好後,日律拉著韓遂去宴席大帳,眾人依次坐定,日律帶頭舉盅歡迎韓遂,並感謝當年斃右大將遊伏,奪回部落大權,贖身從獄中釋放。

酒過三巡,韓遂也回敬三巡道:“一來敬大王,吾韓家感謝大王的大女兒素麗嫁給韓宛、二女兒雅飴嫁給寶統,彼等之家過的和睦美滿。二來敬大王和諸將這些年來信守當年的承諾未隨其它鮮卑部落出兵擾吾大漢,也帶動周邊幾個西部鮮卑部落未出兵涼州,這全賴大王之力。”眾人喝的很痛快。

王子蒲澤道:“當年滅遊伏後,吾部落按韓公子的安排對調到此地。此地比吾西域原屬地水草要少些,但與大漢的貿易卻便捷許多。吾部落與韓尤大人常年貿易,部落短缺的日用貨物,韓尤大人都幫助提前備貨,貨足而全,省得部落派人入境采辦了。遇幽州、並州戰事,涼州的邊境關閉,如果沒有韓家備貨,吾部落日子沒法過,也許又要走老路鋌而走險了。”

韓遂若有所思,覺得蒲澤說的頗有道理。

貿易總管落奴問韓遂:“韓公子此行可有需要吾等出力的?”韓遂道:“也沒大事,前些日子去了趟中原,許多大族莊苑需要馬匹,吾想每年從貴部落進些馬,送到中原去。”

日律道:“此事易也,自上次三萬馬匹輸出,又有近萬匹馬輸入,加上這些年繁衍的,部落現有馬匹四萬五千匹,每年可交付二千匹馬,對韓家優惠,按半價,二十五匹布帛幣一匹馬。如需要更多的馬匹,吾和其它部落借調。”

韓遂起身謝過。這樣韓家按四十匹布帛幣一匹馬出售,除去遠途運費五匹布帛幣,尚能賺十匹布帛幣。

韓遂把此項貿易交給韓尤,由韓尤動用錢庫餘錢每批進貨一千匹馬,派部曲押運到長安,再分送到韓家在各州的貿易總管,由各地的貿易總管分賣出去,帳目由金城韓家統一算,從上繳錢裡截留就可。各地貿易賺的錢都留當地周轉,暫不用運回金城。

貿易合約簽完,韓遂等告彆日律和部下返回。過邊境關卡,回到張掖居延屬國韓家塢堡,交還通關符。韓遂告彆韓尤等,和張薑子、東起原路返回武威。在姑臧城裡韓府住一晚,第二天啟程回金城。

過武威郡鸞鳥縣、張掖縣,一路向南到達烏鞘shāo嶺北口。三人頓感寒氣,把帶的衣物儘可能都穿在身上。嶺北二十裡,嶺上五裡,嶺南十五裡,共四十裡。

烏鞘嶺乃前漢朝羌部落和匈奴部落領地的分界點。烏鞘嶺的山坡不高,夏天時青草幽覆蓋。嶺南是黃土丘陵廣布的隴中高原,北麵則是南山祁連山與沙漠等相間的河西走廊。

從大漠、綠洲到高原河穀,烏鞘嶺橫亙於中。烏鞘嶺雖盛夏風起,飛雪彌漫,寒氣砭骨。秋行冬令,不論立秋、處暑、白露至秋分,都是冬天的氣候當令。

在烏鞘嶺的北口和南口各有一個前漢朝留下的小城,當年這裡是邊關,進出需要通關符。

北口小城叫打班堡,與其說是城不如說似一個塢堡,道旁還有一個鎮羌置驛站,是武威郡張掖縣與金城郡令居縣的分界點。

南口小城叫安門城,有少量漢軍駐守。從武威到金城沿途有燧烽。

過了烏鞘嶺,突轉東南向,看到金城郡令居縣的農田了,天氣也沒那麼冷了。西涼的道路和農田在兩山之間沿河水狹長地帶分布的非常多,除了類似武威平原外就是這種地貌。

三人過武威令居縣、允街縣允音鉛,街音佳、枝陽縣,渡過湟水,回到允吾城。

韓遂在允吾城住了一天,準備悄悄躲到新地西鎮城去,沒想到還是被允吾縣縣長陳懿知道了,親自上門找到韓遂,拉著去見金城太守殷華,殷華一直催陳懿把韓遂儘快帶來。

韓遂無奈,知道這回逃不掉了,隻好跟著陳懿去太守府。

金城太守殷華熱情接見韓遂,坐定後,殷華道:“鮮卑自建寧二年公元16年至今連續年寇犯邊境,漢軍連年征剿,朝廷國庫空虛。朝廷向各郡縣灘派的征調一年比一年增加,無論是羌、氐、鮮卑、胡、漢部落或族群或散農戶均怨聲載道,與征調的官吏時有衝突。

據聞有的郡時有抗征或亂民暴動,而吾金城看似風平浪靜,這也是本官最擔心的,說不定哪天捅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窟窿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