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仆射主管虎賁郎射箭教練,年老後常去民間做教官。左、右陛長各主管一半虎賁軍。吾從二千石的涿郡太守任期滿後回京找不到職位,正好何中郎將招募,就出任了這個六百石的右陛長,左陛長是冀州安平國安平縣崔鈞大人,字州平。幽州涿郡也算是前線,吾每年也帶郡兵反擊鮮卑,回來管著幾百號軍卒還算是得心應手。這個職位雖然比不得郡守,但也算是列席朝會了,隻不過是握戟站立在兩側。
彆看虎賁軍人少,可成員都是望族子弟,每個軍卒都有不低的官職和薪資,分為四郎。虎賁中郎,比六百石;虎賁侍郎,比四百石;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節從虎賁,比二百石。
虎賁諸郎,皆父死子代,後放寬為族人可代,吾家族前輩有出任四郎者,故吾可入職。”
虎賁中郎將,秩比二千石,隸屬光祿勳。本年楊賜大人從光祿大夫轉少府又轉光祿勳,接管虎賁軍,何中郎將乃楊賜門徒,自然避嫌,外放任潁川太守。崔鈞大人接替何中郎將出任虎賁中郎將,吾從右陛長轉任左陛長。荊州南陽郡宛縣人範曾任右陛長,豫州汝南郡平輿縣人許諒任左仆射、豫州汝南郡吳房縣人伍宕任右仆射。
聽何中郎將說,去年楊賜大人時任司徒,與司徒掾劉陶商議太平道張角等人逢大赦不思悔悟,反而變本加厲加快發展信徒,如若命各州郡逮捕或出兵剿伐,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騷亂,加速禍患形成。而太平道信徒以流民為主,應嚴令刺史及二千石郡太守、國相、都尉等,簡選流民,派人將其送回原籍,借機削弱其黨羽,然後誅其首領,可不費力平定。劉陶認為這就是孫子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楊賜大人於是上書陳說此計,恰好因征辟禁錮之人而於十二月二十九日被罷免司徒,又起用為光祿大夫。此疏書便被留在宮中無人問津了。”
黃衍道:“這麼湊巧?會不會有人故意告發楊大人使疏書中斷?”韓卓道:“或許可能。”
韓遂道:“子助韓卓轉任左陛長,有望升遷虎賁中郎將。”韓卓笑道:“安平國崔家乃冀州排前十的巨族。吾家族之人恐難以繼任。”
韓遂又問:“幽州涿郡的太平道信徒多否?”韓卓道:“也頗多,吾在任太守時,趕走了許多流民,聽說冀州的太平道信徒人數眾多。”
韓遂又問:“朝廷為何不製止太平道?”韓卓道:“這個問題要追溯到桓帝,聽說桓帝推崇道教。”
黃衍問:“道教是不是與望族推崇的儒學不同。”韓卓道:“正是不同。”
韓遂又問:“為何流民不願加入望族?”
韓卓道:“散農有少量的農田、耕牛,一旦遇到天災減產容易破產,有些惡族強買散農的土地。散農失去土地後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加入某個望族成為家丁,一條路是成為流民。
從涿郡戶曹報奏可見,破產的散農約有一半不願意加入望族而自願成為流民。
據說大漢各郡人口一百戶中隻有五戶到二十戶是散農,城中人口多的郡散農人數少些,其餘全部為望族的人了,否則很難活下去。望族和皇族所占的田產和散農比較也差不多是一百畝中散農隻占十畝。”
韓遂追問道:“流民無田產豈不是活不下去,但為何流民越來越多?”
韓卓道:“流民活法有幾種,一種是進城做雜工,一種是替望族出勞役,一種是幫望族種田,一種是做俠客,一種是為盜賊,一種是加入太平道之類的等等。”
韓遂又問:“太平道哪有錢養活這些流民?”
韓卓道:“太平道信徒可不隻是窮人,還有許多中小豪族、官吏、不得誌的有錢人、貴婦人、商人等等。籌到錢後放貸、或置田、或經營鹽鐵、或到山裡開田種地,據說所得錢糧足夠養活所有信徒。
冀州自古盛產鐵器,鐵匠頗多,據說大批鐵器工匠加入太平道,製作各種鐵器,由太平道渠醫出售,收入比鐵器工匠自已打鐵賺的多。
有人幫養著流民,另外,太平道的勢力已在一些郡縣讓望族都避讓三分,或許是朝廷沒想好是否驅散太平道的原因。”
韓遂和黃衍聽得瞪大雙眼,世上竟有這些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