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飛燕或稱諸燕在常山國真定縣,有眾一萬;張晟(張白騎)在河內郡軹縣,有眾一萬。共計二十五股。
這些首領來路不明,仿佛從地下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韓遂聽說當年服役時的同伴楊鳳已在家鄉林慮縣發展了二千道徒頗為吃驚,之前聽聞退役後回家辦了武藝私塾,沒想到加入太平道了。
韓遂問:“從晉陽去幽州走哪條路合適?”
韓翱回道:“太行山南巒始於司隸河內郡,自河內向北至幽州,有個東西橫穀,稱之為陘。第一軹關陘通河內軹縣,第二太行陘通河內郡野王縣,第三白陘通河內共縣,此三陘在河內郡;
第四滏口陘,出陘達魏郡鄴城西和趙國邯鄲縣;
第五井陘通常山國真定縣,第六飛狐陘望都關和第七蒲陰陘五阮關/紫荊關通中山國唐縣;第都陘軍都陘/居庸關通幽州廣陽郡昌平縣。
井陘素有太行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天下九塞分彆是:汾水塞汾水關/大汾塞在河東郡永安縣與太原郡界休縣交界;冥厄塞平靖關位於荊州江夏郡平春縣武陽關武勝關/大隧/直轅西,武陽關與東側九裡關和西側平靖關成犄角之勢,古稱義陽三關。三關中武勝關居中;荊阮塞及五阮關/蒲陰陘紫荊關/上穀關;方城塞乃楚長城;崤關塞與附近的函穀關並稱崤函在洛陽西;井陘塞土木關在冀州常山國井陘縣井陘山;盧龍塞喜峰口在遼西郡令支令疵縣孤竹城;句注塞雁門關在並州雁門郡句注山;居庸塞在上穀郡居庸縣。
公子可向西過榆次縣,到上艾縣,走井陘通常山國真定縣,穿過中山國、涿郡、直達幽州州府廣陽郡薊縣。”
第二日,告彆韓翱、宗古,韓遂帶著韓猛、韓義、韓厚、韓鐘、韓式、韓胡、韓全、韓計、韓卦、韓赴、韓韜、成公英、賈思、拓跋銀,向西,過榆次縣來到井陘。
韓遂渡過綿蔓水來到井陘口,參觀韓信當年與趙國決戰的古戰場。趙國名將李牧後人李左車向趙王、陳餘要兵三萬偷襲韓信糧道,陳餘不采納。韓信以主力在綿蔓水東岸微水鄉一帶背水列陣與二十萬趙軍對戰,以二千輕騎繞到井陘口襲占趙國大寨,前後夾擊,大敗趙軍,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斬殺陳餘。
韓遂問成公英如何評價這場背水一戰。成公英道:“看史書莫全信之。先看看陳餘為何否定李左車之計。假如李左車帶三萬軍斷韓信糧道也未必能成。韓信軍是從井陘窄道到達綿蔓水西岸的。李左車要截韓信糧道隻能繞行二百裡到井陘窄道入口。如從井陘窄道中段切入需要翻山越嶺幾乎不可能。李左車三萬軍一旦從東麵渡過綿蔓水,最多自帶十五日乾糧,韓信可將主力布在綿蔓水西岸派二千輕騎截斷李左車三萬軍的糧道,約二十日就可先收降或殲滅這支軍隊。陳餘想必認為李左車之計風險大,故不予采納。
其實,陳餘的布陣隻要稍做調整,韓信必敗無疑。陳餘的失誤在於二十萬大軍傾巢出動,不識周圍地形,不知被包抄的可能,未在井陘口大寨留一萬守軍,而隻留少數兵守寨,糧草都在寨中。故韓信二千輕騎一占大寨,陳餘全軍潰敗。”眾人點頭稱讚。
眾人到在井陘口以西,走上東天門之路,狹窄的驛道經北橫口、微水、東天門、上安、下安、出土門關,全長一百五十裡。井陘附近尚有西天門之路、南天門之路、北天門之路,據說更加不易行走。
出得井陘,就進入河北平原。看著真定縣大片平整良田,韓遂感慨不已,要是金城郡有此平原該有多好。
成公英道:“真定縣在春秋時代為白狄所建的鮮虞國,戰國時鮮虞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中山國。後來,中山國被趙國所滅,歸屬了趙國。
說道真定的名人必提及一個人,那就是南越王趙佗。趙佗為副將隨秦軍主將屠睢帶五十萬秦軍伐嶺南百越,屠睢戰死,秦始皇派任囂接替主將,帶副將趙佗平定嶺南,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任南海郡尉。趙佗任龍川縣令,上書秦始皇請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人口至嶺南。秦末戰亂,任囂病重,委趙佗代理南海郡郡尉,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創立東西萬餘裡的南越國。直到漢武帝時代,大漢才收複嶺南。
真定人趙佗必為趙國人,而屠睢和任囂應為秦國人,故趙佗為副將。趙佗最後能成南越王,吾猜,一是秦國統一六國後,調趙國人為主力伐嶺南,二是移民中趙國人口頗多。”
韓遂問:“趙佗或為真定的趙氏大族,不知真定是否還有趙氏族人?”韓韜道:“趙國趙氏人很多,常山國有五、六十萬人口,真定必有趙姓人。”
眾人進入真定縣城,找客棧住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