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也嘗試過織絲綢,但質地差就放棄了,改為從中原進貨絲綢三千匹到西域出售。
另外從揚州會稽進貨絲綢近六萬八千匹在洛陽交易玉石山料。又用玉石山料在蜀郡兌換蜀錦二萬匹,隔年進蜀絲綢二萬一千匹。韓家西域貿易一年一萬二千匹絲綢。”
姚虎道:“大漢一年約產一百萬匹絲綢,一半用於西域貿易,一半自用。義父家一年絲綢采購量已達八萬匹,如再增加二萬匹就占大漢總量一成了,十分了得。
益州一年產蜀錦約二十萬匹,義父家采購量占二萬匹,占一成,也十分可觀了。
桑樹耐寒,金城可栽種,但蠶不喜寒,暖不足下蠶繭繅絲不易出長絲,而長絲的生絲才是絲綢和蜀錦最好的織材。
故在金城織出一等絲綢幾乎不可能,織布帛幣或三等絲綢是可以的,但三等絲綢運到西域賣不出好價,會虧本。”
韓遂道:“不瞞虎兒,吾無意用自產絲綢和蜀錦取代益州和中原,隻是憂患大漢北疆寇侵和各地叛亂。
就拿益州板楯蠻和九種夷叛亂來說,不僅傷害了汝父和兩妹妹,也差點斷了韓家蜀錦和蜀絲綢的進貨通道。
幸好禦史中丞蕭瑗首先收複蜀郡北部都尉轄地。”
姚虎道:“義父所慮極是。金城郡雖然蠶絲品優不足以織一等絲綢,或可再議。
涼州各郡國中,與益州廣漢屬國接壤的武都郡武都道、上祿縣、下辨縣、河池縣很早就有桑樹田和絲織業,自產生絲出售,桑葚甜甘食用,織花線、絲帶、粗絹羅底、首帕(包頭布)、發網、布帛幣、土綢自用。土綢相當於三等或更低等絲綢。
孩兒聽聞隴西郡、武都郡、安定郡、武威郡、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七郡的望族早有自織絲綢和錦的打算,成都城內外常見有涼州去蜀郡參觀之人。
據說七郡都已大量改種麥田為種桑樹田,起因於寇亂和糧價過低。
涼州七郡中改種桑樹田最多的縣有安定郡烏氏縣、北地郡泥陽縣、武威郡顯美縣、張掖郡觻得縣、隴西郡首陽縣、酒泉郡表氏縣、敦煌郡淵泉縣。
其實在益州,由於生絲需求越來越大,漢中郡成固縣和西城縣等也成為新擴桑樹田的大縣。”
即然姚虎在家受叔伯猜忌,韓遂挽留姚虎留在西鎮城加入韓家,保留姚家一族,委任為韓家織布苑總管。
原織布苑總管王楓之前已改任新地西鎮城製衣苑總管。
恢複織布苑後,王楓負責製布衣、皮製品;姚虎負責桑樹田、養蠶、生絲、布帛幣、麻布、葛布等。
另撥給姚虎一座造價一百萬錢的豪宅,待服喪期滿後,在韓家找一位適齡賢惠美貌之女與姚虎成婚。
韓家出價值一千萬錢的嫁妝物品,價值一千萬的各種珠寶,三千萬現錢,總價值五千萬錢。
年薪定為韓家二級十二萬錢。由韓理助手殷穀采辦。
姚虎童年喪母,自父親、繼母、兩妹妹一同被九種夷殺害後從未如此開心過,自然十分願意遷來金城投靠義父。
並願意回蜀郡郫縣與叔伯分家,帶一批姚家的族人和家丁一同來金城定居。韓遂保證來者每人五萬錢移民費,每戶提供一個茅屋。
韓遂留姚虎在金城過春節,節後讓韓單,韓嘉到鐘羌地調集馬匹隨姚虎去蜀郡郫縣協助搬家和召集移民。又請韓理在韓家找十六歲女娃。
數日後,韓理選中韓妍做為姚虎的未婚妻,二人先在金城相處一段時間,等待姚虎率家族遷來後成婚。
郭憲送來五千個陶壇藥,壇中密封有配製好的秘方藥料,用時用水煮藥即可服用。韓遂讓韓理安排將二千五百陶壇火速分送到韓家各地,並要求各地噴灑鹽水,不喝生水等。
韓遂又取一千萬錢交給郭憲,預訂下一批一萬個陶壇藥。
探部留守的韓峙篩選出引弓門客東河南傳來信報:太尉劉寬九月因日食免職,衛尉許戫接替太尉一職。閏九月,司徒楊賜罷。冬十月,太常陳耽為司徒。
宦官中常侍大長秋華容侯曹節卒,中常侍趙忠代領大長秋。
洛陽紛紛傳言,帝穿商賈服,飲宴為樂,設店鋪於後宮,使諸宮女扮市儈作販賣、盜竊、爭鬥。
又在西園弄犬帶冠綬,親駕四驢之車,京師競相仿效,使驢價與馬齊。
又傳帝設私庫,收天下珍貨,郡國貢獻。中常侍呂強上疏諫阻止未采納。
韓遂看罷氣的一日未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