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哨騎來報未見南部有糧運來。督護府估計周慎軍就要斷糧了。
邊章下令全軍在城中備馬,待周慎撤軍,隨時準備衝出城追擊周慎軍。
又命韓珂帶所部返回南岸,繞到周慎軍東大營的北部。
次日,周慎軍又發起攻城,但持雲梯登城軍卒隻有數百人,明顯是做樣子。
聯軍在城上放少數人守城,其餘人在城中騎馬待命。
邊章、韓遂在城牆角樓上觀看周慎軍在拔營起程,於是下城跨上戰馬,提槍命大開東門,率全軍殺出。
周慎軍未料到敵騎傾城而出,突然來攻,隻得放棄輜重車,步兵儘可能騎上拉車的馬匹撤退。
聯軍一路追趕,官軍訓練有素,東大營和南大營兩軍交互抵擋,徐徐後撤。
周慎軍退入隴西郡首陽縣境,得到隴西郡官軍的接應。聯軍在隴西郡和漢陽郡的邊界停止了追擊。
邊章命邊通、韓珂、雕零越馬不停蹄,帶所部迅速向西北,去狄道北、枹罕、白石一線,增援王國、宋建、滇木軍。
聯軍開進平襄縣縣城,零堅已提前收複該城。
此榆中之戰和葵園峽之戰,聯軍死一千,傷五百;漢軍死一萬,傷五千。
傷兵運回允吾,傷兵中包括了五千漢軍傷兵。
官軍吃了大虧。聯軍從傷兵俘虜口中得知,官軍已一天未進食了,故潰敗。
在平襄城中稍做休整,邊章、韓遂、北宮伯玉、雕零赤帶著餘部向漢陽郡邊界的隴西郡襄武縣出擊,意在分化隴西的官軍對宋建、王國、滇木等部的壓力。
剛入襄武縣地界,前鋒哨騎來報,抓住數名朝廷大官。邊章命帶上來一審得知,所獲數人都是朝廷新任命的涼州各郡國太守。
其中竟有張溫的車騎將軍長史司隸京兆長陵縣人趙岐,前敦煌太守趙襲從弟。
據趙岐說,趙襲離任敦煌太守後任議郎,本年初中疫身亡了。
車騎將軍張溫此次西出關中,請議郎趙岐補任車騎將軍長史,鎮守安定郡。
敦煌太守兗州東郡燕縣人趙谘年初病辭回鄉後,敦煌太守一職一直空缺。
前不久,大將軍何進舉薦趙岐接任敦煌太守,朝廷批文剛下達,趙岐經襄武縣時,被聯軍抓獲。
按聯軍給涼州各郡國的承諾信,朝廷任命的官吏隻能出涼州,不能進涼州,故趙岐想乘兩軍廝殺大亂之際,出襄武縣,穿過漢陽郡平襄縣,直奔武威郡祖厲縣,進入漢軍的地界,再去敦煌。
不曾想剛出襄武縣就恰好遇到邊章所率的聯軍。
望族子弟都知道趙岐精通經學、繪畫,又是個傳奇人物。
成年後娶大儒馬融的兄女(侄女)為妻,但又鄙視馬融外戚的身份,不與彼相見。
大儒馬融可是人人仰目的人物。趙岐曾為大將軍梁冀獻上取舍求賢的方法,未被采納。
擔任皮氏縣縣長時,得罪了中常侍唐衡兄京兆虎牙都尉唐玹,被唐玹四處追殺,趙岐與從子趙戩、趙息逃走,趙家家屬宗親男丁被殺儘。這是當年著名的趙氏滅門案。
趙岐逃到青州北海國安丘縣,在市中賣餅謀生,安丘縣人孫嵩藏趙岐於家裡中空牆壁中數年,趙岐在壁中校注了《孟子章句》。
後來,唐玹死了,三府征辟趙岐出任京兆功曹。
延熹九年六月,南匈奴、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公卿舉薦,趙岐出任並州刺史,恰逢第二次緊錮之禍被禁錮十多年,不得為官。
黃巾起事後,趙岐被拜為議郎。
邊章得此人物如獲至寶,撲地便拜,請趙岐出任聯軍都督,自己願讓賢為副都督。
趙岐費儘口舌才說服邊章,邊章隻得放了趙岐,但不允許趙岐破壞聯軍定的規矩進涼州為官,趙岐隻得隻身返回,得以幸免。
韓遂派人護送趙岐進入襄武縣境。
所抓獲的其它幾名新任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郡的太守都是宦官子弟和鴻都門學諸生,邊章為了表現給北宮伯玉看,下令推出轅門斬首。
韓遂、北宮伯玉、雕零赤在一旁不吭聲,看著二人對話,執行邊章的命令。
韓遂知道朝廷已察覺西部各郡現任郡守可能和聯軍有關係,故派新太守來替換,沒曾想到被聯軍截殺了,至少,張雅的太守位暫保住了。
放走趙岐後,邊章進軍到襄武縣縣城,城中漢軍有強弩,聯軍遠處圍而不攻。
邊章和雕零赤帶三千騎再圍城數日。韓遂和北宮伯玉兵分兩路攻漢陽郡豲道縣。
韓遂見縣城城牆太高,虛攻城一場,率軍返回平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