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黑山軍河北起事,萬金堂西園堆錢(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6854 字 9個月前

聯軍探部把從洛陽、長安等地得到的信報彙總後向督護府彙報,邊章命人請李文侯、宋建、王國、滇木、雕零赤等周邊的幾個首領來榆中城看信報和商議軍情。

二月,南宮雲台、樂城門接連發生火災。中常侍張讓、趙忠以此為借口說帝斂天下田,每畝田稅加收十錢,以修宮室、鑄銅人。

揚州吳郡海鹽縣華亭人樂安太守陸康上疏諫阻加田稅,宦官以大不敬罪,檻車押解送至廷尉審。

青州東萊郡牟平縣人侍禦史劉岱上表陳解釋,陸康得免歸田裡。

又詔發並州太原、司隸河東、涼州隴西等郡材木、紋石,由各州郡送京師。

黃門和常侍們總是找貨之茬,強逼賤買,僅按本價一成收購。各州郡不得不再收集貨送宦官驗貨,宦官仍不收,材木堆至腐爛,宮室連年修不成。

刺史、太守隻得反複增私調,百姓呼號哀歎。

刺史、二千石、茂才、孝廉升遷或調動,皆要求掏錢資助軍費和修宮錢,大郡官位價二、三千萬錢,小郡少些,可談價。

要當官者,皆須先至西園談價,談妥了才得去就職。有錢不交者,或逼至自殺;其守清者,乞求不上任,皆強迫就任。

司隸河內郡人司馬直,潔白,有清名,美須髯,容貌莊嚴,鄉鄰奉之如神。

司馬直新任巨鹿太守,西園答應減免三百萬錢。司馬直不忍上任後去盤剝剛經曆過黃巾之事的窮困百姓和望族來籌這錢,以疾病為由辭職,朝廷不許。

司馬直隻得進京,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然後吞藥自殺了。

帝看過司馬直的遺書,有自責,下詔暫緩催繳修宮錢。不久,收錢如故。

冀州中山國蠡吾縣人博陵張牛角趁黃巾軍與漢軍苦戰之機完成聚眾起事準備。

二月底,張牛角自封將軍,與冀州常山國真定縣人褚燕(褚飛燕)合兵一處。

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首領,進兵攻打癭陶縣,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命部下尊奉褚燕為首領。

張牛角死後,眾人一起擁戴褚燕為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

另有二十六股起事,大股二、三萬,小股有六、七千人。

楊鳳在河內郡林慮縣西起事;

一個叫“司隸”的在河內郡蕩陰縣起事;

於毒、白繞、眭固從魏郡以西的上黨郡潞縣南下,與五鹿在司隸河內郡朝歌縣西鹿腸山蒼岩穀彙合起事,有十萬口;

冀州魏郡內黃縣人陶升自封平漢將軍,在魏郡西部起事,與於毒軍彙合;

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羝根)聚在上黨郡沾縣山裡起事;

張雷公或稱雷公、大計或稱大洪、緣城或稱掾哉、白爵或稱白雀、羅市、浮雲、苦蝤聚在常山國上艾縣山裡起事;

郭太在並州西河郡平周縣白波穀起事;

張晟(張白騎)在河內郡軹縣起事。

張燕身輕如燕,驍勇善戰,軍中稱彼為“飛燕”。張燕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起事頭領互相聯絡,連眾百萬人,號稱“黑山軍”。

黃河以北的各郡、縣都受到黑山軍侵擾,朝廷無力派兵圍剿。

張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陽,上書朝廷請求歸降。帝於是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使彼管理黃河以北太行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派遣計吏到洛陽去彙報。

朝廷免去康侯袁隗司徒,轉任後將軍。

三月,風傳安平國安平縣人廷尉崔烈交錢五百萬買為司徒。

又傳帝後悔該出價一千萬錢賣司徒。崔烈由此在士人心中的聲譽頓衰。

崔烈乃虎賁中郎將崔鈞之父。

吾涼州聯軍兵起事,朝廷征發天下役賦沒完沒了,崔烈提出放棄涼州。

詔會公卿百官議之,議郎涼州北地郡泥陽縣人傅燮厲言反對,帝未從崔烈之議。

傅燮在黃巾起事前因為舉其為孝廉的郡將服喪三年而成名。黃巾起事後任護軍司馬隨皇甫嵩立功,改任安定屬國都尉,因病離職,又進京任議郎。

五月,司隸弘農郡人太尉鄧盛罷免;以司隸河內郡修武縣人太仆張延為太尉。張延乃張良之後,韓遂太學毛詩班同窗張承之父。

司隸弘農郡華陰縣人楊彪從永樂少府轉任太仆。

車騎將軍張溫西征關中,請議郎趙岐補任車騎將軍長史,屯駐安定郡。

六月,以討黃巾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個宦官為列侯。

上年夏四月,黃巾起事後,侍中冀州中山國人張鈞上書言應斬十常侍,懸頭南郊,以謝天下,再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需出動軍旅,而黃巾大寇自消。

天子以張鈞的奏章給宦官中常侍張讓等看,張讓等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洛陽詔獄,並出家財以助軍費。

帝轉斥張鈞為狂徒。宦官誣奏張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