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月中旬圍困陳倉城至今已有四十日之久。呂基獻計火攻,王國采納,命各營繼續到周邊森林砍伐樹木,然後冒死運到城下。
臨近春節了,準備停當後,王國下令第六波攻城。
拋石車把點燃的火木扔到無石山的一側城下木材堆上,西、北、東三麵城下大火熊熊燃起。南岸大營用四體船佯攻。聯軍其它三個大營的兵卒不停的抬著木材衝到城下扔入火中。
韓遂在西大營外看的真切,城下木材大火映紅了城牆,城頭上守軍用各種器皿端水向城下潑。但木材堆很大,火勢過大,潑下的水無法澆滅大火。守軍漸漸無法靠近城垛了。
呂基的火攻策略是認為城中儲水有限,待耗儘城中的水後,守軍會渴死,或可輕取陳倉城。
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然能看到守軍用水。守軍改變了策略,不澆城下木材了,改澆城垛,保持人可接近城垛射箭和廝殺。
韓遂和王國商議,這個陳倉城真不簡單,恐有地下水道通渭水,故水用不儘。韓遂建議停止火攻,王國隻得同意。
第六波攻城失利。向城下運木材的聯軍非先登營兵卒被城上射下的箭矢射死一百二十人,傷三百一十人。傷兵送回允吾城療傷。
韓仁發現城下燃燒後的木材有許多未燒儘變成了木炭,故提議用煙攻。王國采納,下令兵卒去收集乾樹葉、乾草、乾畜糞等,照樣運到城下木炭堆上。
整整運了三天,又燒製了一些木炭。王國下令第七波攻城。
拋石車把燃火的木炭扔到城下草堆上,濃煙升起,氣味難聞,把陳倉城守軍和聯軍兵卒都熏得頭暈。
整整熏了兩天,第三日,聯軍先登營兵卒用濕布圍住鼻子,抬著雲梯架在木炭堆上,冒著濃煙,突然發起攻城。後續兵卒跟在先登營後麵,攀著雲梯向上衝。
箭台也運到城前向城頭射箭。南岸大營也同時駛出四體船登城。
守軍的密集箭矢從城上傾泄而下,在濃煙中登上城頭的兵卒也被一一砍殺。聯軍死傷慘重,王國不得不下令鳴金收兵。
第七波攻城又失利了。先登營兵卒死三百二十人,傷二百三十人非先登營兵卒死五百一十人,傷三百七十人。
韓遂調大船送傷兵回冀城,轉運去允吾城療傷。
中平六年春節到了農曆正月初一公元189年2月4日,聯軍大帥都督王國原設想春節前攻克長安,不曾想四十多天竟連陳倉城都未攻克。
各部落軍兵卒士氣低迷,紛紛要求回家過年,王國走訪各部落,說服眾首領不要撤軍,估計陳倉城守軍在七波攻城下也已死傷近千,城中隻剩千餘守軍,聯軍再堅持一下就可破城了。
眾首領見已死傷眾多,就這樣撤回去確有些不甘心,隻好說服各自部落兵卒繼續留下來。
王國、韓遂分批宴請各部落首領和主要將領。又向韓家借錢四千萬錢,向望族和部落買下羊肉和酒送到軍中各大營,分發給兵卒,軍心這才稍安。
聯軍吃吃喝喝從春節一晃就到了正月中旬。聯軍每日隻向城中用拋石車拋石,一直無大舉動。
王國命恢複挖掘地道,各大營重新備戰。三路地道遇巨石阻道後繞道向前掘進,東大營的地道在東南靠近渭水北岸找到入城底之路線,其它兩路挖到城牆下就進不去,隻得向深挖,尚需些日子才能到城底。
雲梯損壞很多,雲梯製作需要整顆高細型的樹木,周邊已找不到,隻能伐高大的圓木樹,再層層砍細做雲梯支架,製作十分緩慢。
王國等不及了,采納雕零赤的提議,動用所有麻袋盛土登城。
但第四波攻城時帶來用於攻城的六千條麻袋已沉入渭水築壩,壩毀後,很難撈上來重用。
馬騰提議直接用糧食麻袋,王國正犯著愁,馬上采納馬騰的建議,命兵卒將糧食倒在地上,騰空麻袋去盛土。
正月二十日,王國下令發動第八波攻城。
東、西、北三個大營冒著箭矢雨,四人一組,搬運盛土麻袋衝到城下,堆在木炭灰上。城上拚命放箭和弩矢,聯軍兵卒屍體和麻袋混在一起,越摞越高,終於與城頭平齊了。
聯軍不分先登營和非先登營,一擁而上,喊殺聲震天響。城上守軍眼見守不住了,一排守軍殺紅了眼,從城頭一躍跳到麻袋上,向下砍殺,另一排守軍在身後扛起麻袋扔到兩邊,不讓麻袋與城頭平齊。
跳到麻袋堆上的守軍兵卒知道自己回不去了,身負重傷後,抱住聯軍兵卒滾下麻袋,順帶滾倒一片攻上來的聯軍兵卒。
得力於這二排守軍的亡命博殺贏得的時機,城上守軍的弓手、弩手又奪回了優勢,加速射出箭矢,聯軍攻勢被扼製在麻袋堆的底部。
後續衝鋒的兵卒已躍不過去麻袋堆底部的屍體堆,要先搬運屍體才能登上麻袋堆,搬屍時又被射殺。王國見聯軍死傷太多,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派旗兵向守軍揮旗,派兵上前收屍和傷兵。
第八波攻城失利。先登營兵卒死一百一十人,傷一百人非先登營兵卒死七百二十人,傷四百七十人。傷兵送回允吾城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