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新貴,素敬憚中官,雖外慕大名而內不能斷,故事久不決。
袁紹等又為策劃,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後。何進同意。
主簿廣陵郡人陳琳諫曰:“諺稱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國之大事,其要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乾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隻為亂階耳!“何進不聽。
典軍校尉曹操聞而笑曰:“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付以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派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儘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何進召董卓使將兵詣京師。
侍禦史鄭泰諫曰:“董卓強忍寡義,誌欲無厭,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將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宜在速決。“
尚書盧植亦言不宜召董卓,何進皆不從。鄭泰乃棄官去,謂荀攸曰:“何公未易輔也。“
何進大將軍府進符使王匡,騎都尉鮑信,皆兗州泰山郡人,何進使其還鄉裡募兵。泰山郡望族部曲大都配有強弩。又遣都尉毋丘毅去丹陽募兵。
何進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大將軍府進符使泰山郡人王匡東發泰山強弩手五百人西詣京師,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鮧y成皋g,使武猛都尉丁原將四千並州兵寇河內郡,燒孟津,火照洛陽城中。
“武猛”謂有武藝而勇猛者,取其嘉名,因以名官也。
眾人皆以誅宦官為言,何太後仍不從。
河內太守李敏被迫辭官回鄉幽州遼東郡襄平縣。
前將軍董卓接到何進進兵屯關中上林苑的密信,即刻率本部從黃河南岸的司隸弘農郡陝縣茅津渡口上道,並按何進信中暗示上書曰:“微臣認為如今天下不斷出現叛亂的根本原因,是中常侍張讓等人違反天理常規,操縱利用王命,竊幸承寵,濁亂海內。
彼等父子兄弟們各自占據州郡,一封文書出門,便可獲得千兩黃金。
洛陽周圍郡縣數百萬畝膏腴美田都被張讓等人霸占,至使民眾怨氣十足,妖賊蜂起。
微臣以前曾奉王命討伐於扶羅,將士們饑餓不堪,不願意渡過黃河,紛紛表示要先到京師誅殺閹宦小人,為民除害,然後再到官署去索要軍餉。
經過微臣的反複安撫,臣部才到達新安縣。
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柴。
去除潰爛癰瘡雖然很疼,但卻比留之要好。
待溺水再呼喊船,悔之則不及也。
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今臣就鳴鐘鼓進洛陽,請收張讓等以清奸穢!“
何太後猶不從。
車騎將軍何苗勸何進道:“吾何家一同從南陽來,俱以貪賤依省內宦官把控的宮中以致富貴。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董卓軍到達司隸弘農郡黽池縣境,而何進更加狐疑,使諫議大夫洛陽人種邵宣詔阻止董卓軍入京,返回河東郡去征剿流亡的南匈奴單於於扶羅。
董卓不受詔,率所部自西從弘農郡穿過函穀關前至河南尹境內洛陽城外。
種邵以勞軍之名再次出迎,令其還軍。
董卓疑洛陽城中有變,使其軍士以兵器交叉脅阻種邵。
種邵怒,稱詔叱之,軍士皆分開兩邊,遂走上前質責董卓。
董卓辭屈,乃向西還軍駐紮在洛陽城西二十裡的夕陽亭。
種劭乃潁川太守種拂之子。
袁紹懼何進改變主意,因脅之曰:“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將軍複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事久變生,複為竇氏矣!“
何進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
袁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派使者馳驛上奏,欲進兵平樂觀。
何太後這才驚恐,罷免所有的中常侍、小黃門,使還裡舍住所,唯留何進素所私人以守省中。
諸常侍、小黃門皆詣進謝罪,唯所措置。
何進傳話給封侯的中常侍們:“天下凶凶,正患諸君爾。今董卓軍將至,諸君何不早各回所封侯國!“
韓遂知道聯軍探部在洛陽的諜人是從在京的楊彪妻袁琇等處搞到的朝廷內幕。
從信報看,袁家已把董卓視為已方勢力,才引起何進狐疑。說明何進也忌憚袁家。
何進、袁紹等掌握的京城禁軍和西園兵許多都是望族子弟少爺兵,遠不如董卓久經陣戰的虎狼之師。董卓一旦進京,何進、袁紹未必能約束住。
何進派王匡、鮑信回鄉所募之兵非受訓之卒。東郡太守橋瑁的東郡漢軍也不如邊軍。唯有丁原軍乃並州邊軍,或可抑懾董卓軍。
何進不聽陳琳、鄭泰、盧植之諫,引軍入京,犯國之大忌也。
韓遂命探部總管韓橋速調在司隸的探部諜人向洛陽集中,沿途增設飛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