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渠穆拔劍斬何進,董卓進京立新帝(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9192 字 10個月前

董卓按劍叱袁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吾!吾欲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引佩刀,雙手握刀柄作揖,徑自出走。

董卓以新至,見袁紹乃大家子弟,故不敢害。

袁紹懸何進所授的節符於上東門城樓上,逃出洛陽。

八月三十日公元189年9月27日注資治通鑒寫為九月可能有誤,董卓大會百僚,奮首而言曰:“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何如?“

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對。

董卓又高聲言道:“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事!“在坐者均震動。

尚書盧植獨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罷坐,要殺盧植,蔡邕為之求請。

議郎彭伯亦諫董卓曰:“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董卓乃止,但免去盧植官職。

不久,盧植以年老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返回家鄉幽州涿郡涿縣。

待董卓批準後,盧植便走小路離開洛陽,董卓果然派人追殺而不及。據傳,盧植逃走,隱居在幽州上穀郡寧縣護烏桓校尉大營附近,不問世事。

護烏桓校尉為並州太原郡人令狐君,名不詳。

董卓以廢立議示太傅袁隗,袁隗認同。袁紹棄官逃亡,據傳去了冀州勃海郡。

九月一日公元189年9月28日,董卓複會群僚於崇德前殿,以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為由,脅迫何太後策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

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解除少帝劉辯玉璽印綬,雙手奉交給陳留王劉協,扶少帝劉辯下殿,然後扶劉協上帝座正式登基。

何太後哽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

董卓又議:“何太後欺壓逼迫永樂宮董太皇太後,至令憂死,乃逆婦姑之禮也。“

於是,遷何太後於永安宮。

赦天下,改元昭寧為永漢。

據傳聞,天下各郡縣都在殺宦官和其家族為官者。

九月三日公元189年9月30日,董卓鴆殺何太後,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公卿以下不布服,會葬,素衣而已。

隻讓帝劉協到洛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穿白衣上朝三天。

董卓又發何苗棺,出其屍,支解節斷,棄於道邊殺何苗母舞陽君,棄屍於苑枳落中。

詔除公卿以下子弟為郎,以補宦官之職,侍於殿上。

九月十二日公元189年10月9日,以太尉兼幽州牧劉虞為大司馬,封襄賁侯。襄賁縣為徐州東海郡的一個縣,接壤劉虞的家鄉,同郡郯縣。

董卓自為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更封郿侯。

之前董卓為斄鄉侯,屬於鄉侯,這次封為郿縣縣侯。

郿縣又恰是皇甫嵩重兵駐紮之地,也是皇甫嵩麵對聯軍的前線。

九月十三日公元189年10月10日,以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洛陽令司馬防轉任治書禦史,都尉諸於繼任洛陽令。

九月二十一日公元189年10月18日,征召握有兵權的豫州牧關內侯黃琬入朝為司徒。

以河南尹王允為太仆,王允次兄王懋為侍中。

袁術從虎賁中郎將轉任河南尹。漢陽太守金旋入朝為議郎。

樊煜繼任漢陽太守,仍在武都郡下辨縣臨時的漢陽郡府辦公務。

董卓率司徒黃琬、司空楊彪諸公卿一同攜帶斬人的刑具鈇锧到朝堂上書,追理受害的陳蕃、竇武及同人,全部恢複其爵位,遣使吊祠,提拔其子孫為官。

自六月至九月一直陰雨綿綿。

冬,十月三日公元189年10月29日,葬靈思何太後。董卓趁開啟靈帝的陵墓文陵下葬靈思何太後時,使人悉取墓中所藏珍寶。

最初,南單於於扶羅既立,部落人殺其父者遂叛,共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於扶羅上奏朝廷提請訴訟。

恰靈帝崩,天下大亂,朝廷無暇顧及於扶羅的訴訟。

於扶羅軍麵臨斷餉斷糧的境地。於扶羅於是率數千騎部眾與郭太的白波軍合兵寇並州太原郡,又攻陷司隸河東郡縣,河東郡眾多庶民逃往三輔。

董卓遣其將牛輔從陝縣過黃河進入河東郡擊之,不勝。牛輔退回黃河南岸的陝縣董卓軍大本營。

時庶民皆聚攏在塢堡等內自保,於扶羅軍劫掠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攻塢堡、莊苑時兵卒多有挫傷。

於扶羅又想回歸原部落,但原部落人不接受,於扶羅乃屯於河東郡中部的平陽縣。

須卜骨都侯為單於上位一年而病死,南匈奴王庭於是空著王位,暫以老王行部落事,也不接納於扶羅回來繼王位。

看完信報,韓遂驚呆了。大將軍何進死了!前將軍董卓進京把持了朝政!

何進竟然如此呆木,一切都是袁紹一夥人事先設好的局。

隻是袁紹看走眼了董卓,認為董卓是親袁家的將領,竭力引入京師。

袁紹原想用外戚何進家族與宦官火並,再用董卓軍滅掉何家,袁家就控製了朝廷。不曾想董卓進京掌權後翻臉不認袁家。

誤天下者袁紹矣!

新任洛陽令諸於曾為韓遂在洛陽讀太學時的毛詩班的同窗,韓遂寫信交給探部帶給諸於,希建立聯絡。

董卓給竇武平反,對在隴西狄道的寶統竇統來說定是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可重返洛陽為官。韓遂馬上寫信通知寶統。

數天後,寶統回信,表示已年過六旬,不看好時局,不願入朝為官了。但可恢複“竇”姓了,不再稱“寶”姓。

此事在涼州望族中引起不小的震動,當年緊錮之禍的逃犯竟然藏在狄道。

聽聞寶統就是前雁門太守竇統,竇瓊英是大將軍竇武之妹,很多望族前來拜訪,竇家著實風光起來。

韓遂又給聯軍各部首領去信:

聯軍的原目的是鏟除遍布朝野的宦官及其族人、同流合汙之輩,等朝廷大赦,率涼州子民重歸大漢。

天下宦官及家族為官者已誅儘,原目的已達到,天下再無宦官。

故聯軍新目的更改為等待朝廷大赦,待明君賢臣主持朝政,率涼州子民重歸大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