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原有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七郡,加上章陵郡為八郡。
劉表當前隻控製了章陵郡章陵縣、南郡的宜城縣和襄陽縣,以及江夏、武陵、零陵三郡,而南郡大部和長沙、桂陽二郡因太守非劉表任命,尚不算劉表勢力所及。
南陽郡除章陵縣周邊外均在袁術手中。長沙郡由蘇代占據。
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劉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裡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
但韓遂認為劉表一統荊州尚需數年。
十二月,聯軍探部又報:
洛陽方麵,董卓入洛陽後不久,河內太守王匡派河內從事韓浩率領一支兵馬,於洛陽北麵的孟津駐守。又派遣泰山兵到河陽津駐守。
十月十八日,董卓虛張聲勢,命令一部分兵力為疑兵,正麵迷惑王匡,使王匡軍誤認敵方會從平陰縣渡河,而死守河岸。
董卓以精銳部隊經小平津渡河到其後方襲擊,與王匡部戰於津北,大破王匡軍,王匡軍幾乎全軍覆滅。
王匡返家鄉泰山郡招募兵馬,得數千名強悍勇猛兵卒,據信與陳留太守張邈訂盟約。
左中郎將高陽鄉侯侍中蔡邕從長安寫賀信給坐鎮洛陽的董卓。
幽州方麵,中郎將徐榮所薦遼東太守公孫度到官,以法誅滅郡中名豪大姓百餘家,郡中震栗。
公孫度又東伐高句麗高句驪,西擊烏桓分遼東郡為遼西郡、中遼郡,各置太守渡海收青州東萊郡諸縣,置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製,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
韓遂猜想,董卓軍從小平津偷渡,攻襲王匡河內軍後部之謀會不會是平津都尉賈詡出的計策?
韓斌從長安來密信,董卓長史劉艾家丁劉麓引導進朝廷,與馮碩共在尚書台任尚書郎,為司徒兼尚書令王允大人的屬吏。
同行的司隸右扶風郡郿縣關西大儒法真之子法衍任司徒掾,本年又調任廷尉左監,為廷尉文府君的屬吏。
廷尉屬官有廷尉正和廷尉左監。本朝減去廷尉右監。
吾和馮碩常去找法衍聚會,結識了廷尉正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人鐘繇。
張濟等從兄認識的董相國的將領不在長安,尚未有聯係。
韓斌又透露,南陽太守張谘被孫堅殺後,王司徒曾推薦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領兵馬出道武關征討袁術,又保舉護羌校尉楊瓚代理左將軍。
王司徒此舉似乎引起了董相國的懷疑,將士孫瑞留在長安。王司徒便順從董相國的意思,擢升士孫瑞為尚書仆射,升楊瓚為尚書。
士孫瑞和楊瓚手中的兵權被收走,變為高職位文官。
恰劉表上表袁術為南陽太守,董卓為給劉表麵子,也為最後拉攏和穩住袁術,把南陽太守給了袁術。
士孫瑞之前隨京兆尹蓋勳進京,從鷹鷂都尉直接升遷執金吾,接替被呂布所殺的執金吾丁原。而士孫瑞的上司蓋勳進京隻任議郎。
蓋勳的其它四個部下,破敵都尉魏傑,威虜都尉杜楷,鳥擊都尉楊儒,清寇都尉第五儁,全部去軍職入朝為文官。
越騎校尉王瑰被河內太守王匡殺後,恰司隸校尉宣璠遷光祿勳,董卓問司徒王允誰可勝任司隸校尉。
王允曰:“隻有蓋勳了!”
董卓回道:“此人聰明有餘,但不可以擔任這個重任。”
於是任命蓋勳為越騎校尉,接替王瑰。
董卓最後任命荊州長沙郡人劉囂為司隸校尉。劉囂是老官吏,早在建寧年間出任過太仆和司空。
董卓命司隸校尉劉囂登記“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的臣民。
凡錄冊者,均應處死,家產沒收。於是,三輔庶民怨聲載道、冤獄不絕。
此外,年初,董卓朝議大發兵以討山東盟軍。尚書鄭泰好言勸阻之,董卓聽從,於是讓鄭泰為將軍,統率諸軍對抗盟軍。
及後有人向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其實暗中與敵人合謀,給彼兵馬就是讓彼交給其同黨。董卓於是收回鄭泰兵權,改拜議郎。
其後,董卓遷都城遷至長安。時天下大亂,又有饑荒,士大夫很多都不能生活,而因鄭泰家有錢,每日都舉行聚會,借此救濟了很多人。
據說鄭泰與黃門侍郎荀攸、何顒等合謀暗殺董卓,但秘密泄漏,荀攸、何顒被捕入獄,何顒憂憤而死。
鄭泰與弟鄭渾、幼子鄭袤從武關逃離長安,投奔南陽太守後將軍袁術。
恰揚州刺史劉遵病亡,袁術舉鄭泰為揚州刺史,鄭泰病死於上任路上。董卓任命前徐州刺史陳溫出任揚州刺史。
韓遂十分佩服董卓以授高職文官來換取非嫡係武將進京交出兵權的策略。
另從派越騎校尉王瑰出使之事猜測,北軍五校已無實際兵權,成了榮譽官位。
名士鄭泰、何顒之流被董卓從身邊清除,董卓似無憂了。
武關守將能放走鄭泰,不怕董卓追責?亦或棄官同投袁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