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馬騰、盟軍都與崔鈞聯絡,崔鈞夾在白馬銅和白波軍之間,又忌憚被關押的父親性命而不敢作為,隻固守離石縣縣城。
不少三輔望族向益州逃亡,投奔劉焉。
庶民不用董卓小錢,錢幣崩潰,市場紊亂,物價飛漲,三輔民不聊生。
董卓調長水校尉沮俊管宮中侍衛。
調京兆尹常洽轉任長水校尉,臨晉侯楊彪從少府轉太常,因病罷免,出任京兆尹,不久,又轉光祿勳、光祿大夫。董卓最後選司隸京兆人金尚出任京兆尹。
董卓不想讓蓋勳長期掌禁軍,潁川太守李旻被擒殺後,改越騎校尉蓋勳出任潁川太守,去任的路上又招回。
蓋勳重回到長安,越騎校尉一職已給了王頎,潁川太守一職給了呂布,蓋勳重新任議郎。
蓋勳雖強直不屈,而內心厭惡董卓,甚不得意。五月,蓋勳背部發疽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蓋勳臨死前立遺囑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饋贈,董卓則為了向眾人展示自己的寬容,上書請朝廷贈送喪禮用品,陪葬於安陵。
安陵為前漢朝第二任皇帝惠帝劉盈的寢陵,劉盈乃漢高帝劉邦和漢高後呂雉嫡長子。
從前朝到本朝,得享在安陵陪葬的還有魯元公主、張敖、陳平、張蒼、袁盎、揚雄。張敖乃趙王張耳之子。魯元公主乃劉盈同母親妹,張敖妻。
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91年8月1日,長安發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詢問應對,蔡邕趁機勸說董卓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董卓聽從,改成“皂蓋車”。
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厚待,每次有宴會,都會令蔡邕彈琴、主持,蔡邕都會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卻很少采納,蔡邕也覺得非常遺憾。
董卓入關去長安,留河南尹朱儁守洛陽,孫堅占洛陽後撤回魯陽,而朱儁暗與盟軍山東諸將通謀,又懼怕為董卓兵馬襲擊,於是沿孫堅撤軍路線出奔荊州。
董卓以弘農郡華陰縣楊家人楊懿為河南尹朱儁得南陽袁術補給後複引兵還洛陽,擊楊懿和洛陽令諸於,楊懿和諸於逃回長安。
董卓任並州刺史時楊懿任並州上郡定陽縣縣長,後來,楊懿追隨董卓。
朱儁以河南尹洛陽周邊殘破無人煙、無軍資,乃移師東屯於靠近陳留郡的河南尹中牟縣,發書信給各州郡,請師討董卓。洛陽令諸於重占洛陽。
徐州刺史陶謙上表朱儁為代理車騎將軍,遣精兵三千助之,其餘州郡亦贈朱儁些許兵馬錢糧。
鎮守河東郡安邑縣的董卓女婿牛輔分遣其駐紮在司隸弘農郡陝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將步騎數萬,重新占領洛陽。
湟中盧水胡首領伊德和北地郡泥陽縣東北的北地盧水胡首領彭格來信,多次派人去遊說,但一直未說服張掖郡弱水河西氐池縣臨鬆盧水胡治欽起事。治欽部落是七個盧水胡部落中最大的一支。
另一支盧水胡,安定屬國都尉部三水縣盧水胡,首領彭選也與三水縣先零羌首領雕零節、義從胡首領高琥一樣,不參與聯軍。
彭格還去信給並州上郡高奴縣盧水胡首領彭義,也未說動。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張掖郡尚有另兩支較大的盧水胡部落。
盧水胡四大漢化姓:治、白、彭、伊。
涼州張掖郡氐池縣臨鬆盧水胡治欽部落約三萬四千七百口
涼州張掖郡刪丹縣、日勒縣、番和縣、驪靬縣盧水胡治羅奎部落約三萬口
涼州張掖居延屬國和張掖屬國盧水胡白泉淵部落約二萬四千口
涼州北地郡泥陽縣盧水胡彭格部落約二萬二千七百餘口,已起事,入聯軍
並州上郡高奴縣盧水胡彭義部落約一萬口
涼州金城郡臨羌縣湟中盧水胡伊德部落約七千餘口,已起事,入聯軍
涼州安定屬國都尉部三水縣盧水胡彭選部落約二千八百口。
韓遂回信,望伊德和彭格繼續與未參加聯軍的各盧水胡部落接觸,又命伊德與董卓軍中伊德舊部保持聯絡。
一日,弘平坐陪,韓遂請來金城郡休屠各胡首領金方和聯軍探部總管韓橋,把近年來調查得到的休屠各胡分布一一標在羊皮地圖上,計有:
並州河西郡休屠各胡白氏部落,首領白馬銅,約五萬八千七百一十口,已起事,自治
並州上郡休屠各胡金氏部落,首領金瑞荃,約三千二百八十五口
涼州安定郡休屠各胡部落,首領郝寬,約三萬八千七百餘口,已起事,入聯軍
涼州金城郡休屠各胡金氏部落,首領金方,約二千二百餘口,已起事,入聯軍
涼州北地郡休屠各胡董氏部落,首領董合岩,約三千八百口
涼州北地郡休屠各胡張氏部落,首領張金川,約三千八百口
涼州武都郡休屠各胡梁氏部落,首領梁原徽,約三千二百八十五口
涼州武都郡休屠各胡弘氏部落,首領弘育普,約三千二百八十五口
涼州武都郡休屠各胡王氏部落,首領王濟元,約三千二百八十五口
休屠各胡八大漢化姓:白、金、郝、董、張、梁、弘、王。
韓遂命金方繼續接觸休屠各胡在武都郡的部落,又命金方與董卓軍中金方舊部保持聯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