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當羌清點北三羌首領和重要將領。
燒何羌羌王滇吉、中大將王子滇羅、左大將滇鳴、右大將滇豐、中都尉滇盧、左都尉滇察、右都尉滇禾戰死,總管家滇福、貿易管家滇迭投降。
當煎羌羌王比越、中大將王子比迷、左大將饑乙、右大將饑貝、中都尉比風、左都尉饑喜、右都尉饑奢戰死,總管家比明、貿易管家饑山投降
勒姐羌羌王東皋、中大將王子東雍、左大將東吉、中都尉東狐、左都尉東布、右都尉東塞戰死,總管家東韋、貿易管家東耳投降。
邊章家族遺將邊飛和右大將東彬帶五百勒姐騎沿武威郡和金城郡交界逃走,不知去向。
降將滇迭、饑山、東耳和芒安子芒敦做燒當羌貿易管家來叢副手,降將滇福、比明、東韋和注虎子注迭做燒當羌新任總管家來瑁副手。
東扈論功行賞。
來叢、來瑁、滇濟、犀貴、那都、麻慶、滇發七人戰場逃跑,不得分配人口,家族及子部落隻分得財寶、錢幣、牛、羊、馬。
右大將滇方、左大將東明、後都尉東古、前都尉東平受傷,退出燒當羌軍。
當煎羌部落一分為二,滇方出任當煎羌東部落首領,東明出任當煎羌西部落首領。
燒當羌兩個小部落首領芒安、注虎協助西左路軍堅守,東扈重獎其二人接管勒姐羌部落,芒安出任勒姐羌東部落首領,注虎出任勒姐羌西部落首領。
按戰前約定,燒何羌部落也一分為二,分彆由東古、東平出任二個子部落的首領。
滇方、東明、芒安、注虎、東古、東平六人均攜帶本族和小部落眾人去上任。
右都尉滇仲升任右大將,左都尉東盛升任左大將。
滇方子滇崇接任右都尉。
東明子東帖接任左都尉。
韓遂、成公英協助羌王東扈把兵力布防重新做了調整:
右都尉滇崇率一千精騎和四千普騎在武威郡南部境外,兼鎮守勒姐羌羌民
中都尉東慶率一千精騎和四千普騎在張掖郡和武威郡交界處南部境外,兼鎮守當煎羌羌民
左都尉東帖率一千精騎和四千普騎在張掖郡南部境外,兼鎮守燒何羌羌民
左大將東盛率二萬普騎在燒當羌所占領的鐘羌地,另有五千普騎巡遊賜支河曲北岸到積石山
右大將滇仲率二萬五千普騎在西部發羌邊境和西海北部各城駐守和巡遊
中大將東乾率一萬精騎和五千普騎隨父王鎮守燒當羌大本營及周邊。
從精騎中選拔年輕精銳二萬騎,組建燒當羌虎衛騎,分左部和右部,東亮出任虎衛騎大將。鎮守燒當羌大本營,或為機動兵力。
東乾和韓歆之子東亮年方十八歲,東扈和韓遂抽調一批少年小將充實東亮的屬下。
虎衛騎左部,一萬騎:
虎衛騎左部中都尉東慶子東淵,二千騎,千騎長來瑁子來淳、千騎長東帖子東峒、東慶次子東坤、滇仲次子滇沭
虎衛騎左部前都尉滇仲子滇恢,二千騎,千騎長滇崇子滇萬、千騎長芒安孫芒敦子芒允
虎衛騎左部後都尉東平子東硌,二千騎,千騎長滇濟孫滇原子滇恪、千騎長注虎孫注迭子注昂
虎衛騎左部左都尉東古子東丹,二千騎,千騎長犀貴孫犀山子犀平、千騎長麻慶孫麻伏子麻郃
虎衛騎左部右都尉東盛子東波,二千騎,千騎長那都孫那韋子那遷、千騎長滇發孫滇庫子滇釋。
虎衛騎右部,一萬騎:
虎衛騎右部中都尉滇濟子滇原,二千騎,千騎長東慶次子東坤、滇仲次子滇沭
虎衛騎右部前都尉犀貴子犀山,二千騎,千騎長韓賁與東明之女東雪子韓寬、
劉崖與來叢之女來妍子劉鼓
虎衛騎右部後都尉那都子那韋,二千騎,千騎長呂巡與東慶之女東婧子呂希、
孟曜與東平之女東香子孟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