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公孫瓚攻殺劉虞,陳留郡迎接呂布(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6517 字 10個月前

劉虞與公孫瓚積不相能,公孫瓚數次與袁紹相攻伐,劉虞禁止,公孫瓚拒不聽從。

劉虞稍微限製其上奏朝廷的權力,就惹怒公孫瓚。

公孫瓚屢次違反劉虞的節度,又多次侵犯百姓,劉虞均不能製止,乃遣驛使上奉章給朝廷陳述其暴掠之罪,公孫瓚亦上奏劉虞供糧不周。

二人奏章交相馳發朝廷,相互誹謗抵毀,朝廷的態度隻是模棱兩可而已。

於是,公孫瓚築小城於薊城東南以居之。劉虞數次請其開會,公孫瓚總是稱病不應。

太傅府東曹掾魏攸勸阻劉虞,但魏攸不久死了。

劉虞恐其終為亂,乃率所部兵合十萬人以討之。

公孫瓚部曲主力散布在外,倉卒掘東城欲逃走。

劉虞兵不習戰,劉虞又下令不許焚燒民舍,告戒軍士無傷餘人,隻殺公孫瓚一人而已。攻圍不克。

公孫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順風縱火,直衝突之,劉虞軍大潰。

劉虞與部屬北奔上穀郡居庸縣,公孫瓚追趕到縣城,攻城三日,城陷,執劉虞和妻、子還廣陽郡薊縣,猶使領州文書。

正在這時,朝廷遣使者段訓來到薊縣,帶來朝廷的增劉虞封邑,假節督幽、並、冀、青、兗、徐六州事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

公孫瓚乃誣劉虞之前與袁紹等謀稱尊號,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妻、子於薊市。

故常山相孫瑾、常山掾張逸、張瓚等一同大罵公孫瓚,然後同死。

公孫瓚傳劉虞首級去京師長安,劉虞故吏尾敦於途中劫得劉虞首,歸葬之。

劉虞以恩厚得人心,幽州庶民莫不痛哭挽惜。

十月,公孫瓚占領整個幽州,推舉段訓任幽州刺史。公孫瓚擁有前將軍、易侯、督幽、並、青、冀四州之假節,棄兗、徐二州假節。

在廣陽郡薊縣幽州牧劉虞手下任屬吏的韓家幽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焞已歸降公孫瓚,繼續為屬吏。

副總管田沐仍在公孫瓚軍中任屬吏。護院家丁韓忠在遼東郡襄平縣,仍在遼東太守公孫度手下任屬吏。

長安方麵:

朝廷免去京兆尹滕胄職,派去給躲在徐州下邳國淮浦縣的劉繇送任命書,任命劉繇為揚州刺史。

治書禦史司馬防接任京兆尹。

劉繇乃青州東萊郡牟平縣人,乃皇室宗親。劉繇的伯父劉寵曾經官至太尉。劉繇的兄長劉岱乃前些年討董卓盟軍之一的兗州刺史。

徐州方麵:

徐州刺史陶謙任命的下邳相揚州丹陽郡人笮融,為陶謙軍督廣陵郡、下邳國、彭城國糧運漕到東海郡郯縣。笮融截留三郡國的軍糧和封國貢品為己用,

笮融在下邳國廣興佛寺廟宇浮屠祠,教庶民誦讀佛經,招信徒遷入下邳國高達五千多戶。

每到佛祖誕辰的四月八日,舉辦浴佛會,在路旁布席,設酒宴,費用達舊錢億計。

徐州信佛者眾興起與本朝開國光武帝劉秀子楚王劉英有關。劉英晚年喜黃老術,修浮屠祠

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稱為伊蒲塞,又稱鄔波索迦、優婆塞。五戒乃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服其道者謂之沙門,或謂桑門。

彭城相薛禮為陶謙所逼,讓出彭城國,帶著彭城國郡兵跑到揚州丹陽郡秣陵縣城屯駐。

曹操反擊陶謙,徐州各郡國不得安寧,笮融攜下邳國郡兵和男女萬口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擺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部屬。

笮融見廣陵郡物豐民富,於是乘酒酣殺趙昱,縱兵大掠,開始在廣陵大肆建造浮屠祠。

韓遂記得瞿茂是當年在洛陽太學讀毛詩班的同窗,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精通黃老之術。

張燕能與袁紹、呂布打平手,也非等閒之輩。

河內太守張揚為何寧願得罪李傕、郭汜而收留呂布?會不會受到了上黨郡和魏郡兩方的威脅?

袁術辱沒名士馬日磾,尚且不如董卓、李傕。

朝廷將天下十三州中的幽、並、冀、青、兗、徐六州交給劉虞,而劉虞如此不濟,皇室宗親已無文武救世之才乎?

劉岱不濟,其弟劉繇勝過兄?劉繇任揚州刺史,看來朝廷不認袁術自封的揚州牧。

公孫瓚假節督幽、並、冀、青四州,如擊敗袁紹,或取天下?

彭城國郡兵跑了,下邳國郡兵也跑了。徐州各郡國兵似乎戰力不佳,會不會和信教者眾有關?陶謙守徐州莫非隻能靠丹陽兵?,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