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聞李傕、郭汜軍至華陰,非常害怕,欲還老巢京兆尹藍田縣,但前些日子,郭汜退入京兆尹南山,另調兵前來,襲占了藍田。
楊定歸路為郭汜軍所阻擋,手中的兵馬定然打不過二人,如帶所部一起逃,定然目標大,易被郭汜軍追上,隻好棄軍,單騎過武關,逃奔荊州。
弘農督郵受董承、楊定的氣,跑回弘農陝縣向主人張濟告狀。
張濟認為楊奉、董承是低級彆的將領,於是複反,重新與李傕、郭汜合軍。
冬,十月,以曹操為兗州牧。
韓遂看完信報,朝廷在徐州劉備、淮南袁術、兗州曹操三者中間正式支持曹操。
命跟班韓佟等手抄朝廷內鬥之事數份,用箭射入陳倉城中。另二份送達右扶風郡和武都郡前來增援的官軍頭目。
信報內容果然奏效,兩路援軍或對時局失去信心,乃撤走。
十二月初,又一批聯軍探部信報送到陳倉北大營韓遂手中:
十一月三日,李傕、郭汜等入弘農郡,追上禦車,戰於東澗。
董承、楊奉及禁軍等護駕王師敗績,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棄禦物、符策、典籍等,幾乎無所遺剩。
楊奉、董承及禁軍等護駕王師敗績,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等死於亂軍。
射聲校尉沮俊被創墜馬,李傕謂左右曰:“爾等以為此人尚可活否?“
沮俊罵之曰:“汝等凶逆,逼劫天子,使公卿被害,宮人流離。亂臣賊子,未有如此也!“李傕乃殺之。
十一月五日,帝幸曹陽,對付著露宿於田地中。
曹陽,澗名,又稱七裡澗,自南山流出,北通於黃河。
董承、楊奉送信給李傕等,欺騙要與之連和,而密遣間使至河東郡,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劉去卑率其眾數千騎來奉迎帝。
楊奉歸順朝廷前乃白波帥首也。
居河東郡平陽縣的南匈奴單於於扶羅有二子。長子左賢王劉豹,次子右賢王劉去卑。於扶羅另有一弟呼廚泉,三人皆猛將。
從抵達曹陽到四支生力軍秘密到達,共度過近一個月。
周忠謀劃,李樂等與董承、楊奉、張津、朱璽等分進合擊李傕等,大破之,斬李傕等人的部軍首數千級。李傕等未想到敵方猛然增兵也。
於是,董承等以新破李傕等,四處籌集糧食等,準備繼續東行去洛陽。
十二月中旬,東部哨騎來報,約四千步騎官軍抵達陳倉城東門,領軍將領楊任求見。
韓遂命中軍大帳外擺好二百鐵騎夾道迎楊任。楊任似毫無畏懼,將寶劍交給侍從留在帳外,大步進入大帳。
楊任拱手道:“吾和同來的都尉楊昂、楊白、楊帛及陳倉城守將楊懿同為弘農郡華陰縣楊氏族人。吾等原為李傕部屬,後與公卿謀殺李傕,攜帝出逃,事泄,與楊奉將軍同投歸郭汜。
郭汜複謀脅帝還都郿縣,事泄,潛去京兆尹南山。吾等三人追隨楊奉將軍護駕。東澗之戰,王師慘敗,吾三人帶餘部向西突圍而出。
吾等無法忍受李傕、郭汜對聖上及護駕各部的追殺。吾四兄弟同信奉天師道,準備帶楊懿及所部去益州漢中郡,一起去投奔張府君張魯。張府君的五鬥米道與天師道同源。
知韓將軍起事出於被迫,聯軍在涼州保境安民,或有朝一日,吾部做張府君前部先鋒從漢中出兵,將軍從涼州發兵,吾等共同匡複漢室。
守陳倉城的楊懿所部全是步兵,不敢出城,怕汝西涼騎兵追殺,隻要韓將軍向西退後三十裡,吾進陳倉城說服楊懿帶兵隨吾三人去投奔張魯大帥。六個時辰後,韓將軍可領兵進城,陳倉城讓給韓將軍替朝廷把守。如韓將軍不信,可留下哨騎觀看楊懿部撤離陳倉。”
韓遂大喜,即刻下令向西退兵。
楊氏四人如想進城助守,直接從東門進城即可。韓遂料定楊任所言非假也。
六個時辰一到,韓遂帶二萬騎回到陳倉城下。
果然四門大開,城頭隻端坐著漢安都護兼漢安太守武悌,身邊站著一位家丁,城中已空無一人,漢安郡官吏全隨楊懿走了,留下帶不走的拋石車、兵器、弓箭、糧草等。
楊懿帶全體守城軍、吏、民攜糧、兵器等隨楊昂、楊任、楊白、楊帛四人向南去了漢中郡投靠張魯。
聯軍進駐陳倉城,發現城中地麵建築乃硬石所壘,地下地道密布,果然不怕外部拋石車砸進城中的石頭。
韓遂摸著硬實的陳倉縣縣府牆感慨萬千,真如夢境,冒出楊氏四兄弟,就這樣未射一箭,未傷一卒,拿下了天下聞名的堅城陳倉!
漢安都護兼漢安太守武悌被捆綁押到韓遂麵前,韓遂令鬆綁,勸武悌留任漢安太守。
武悌一開始不同意,執意返鄉。
韓遂苦勸,其家豫州已破敗不堪,不如暫留任一年,以觀時局,如有不適再歸家鄉不遲。
武悌總算答應暫且留任漢安太守一年,但不兼漢安都護,韓遂應允,給予郡守年薪。
命聯軍任命的雍縣、隃麋縣、杜陽縣、陳倉縣、汧縣五縣縣長給武悌補充漢安郡郡府官吏,民事上服從武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