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韓橋、韓理三人費很大勁梳理出來四個選擇後,卻意見不一,爭論不休。隻好寫信送去陳倉城,交給軍師成公英評判。
為了向蒲頭增兵,韓遂專程去拜訪鮮卑索頭部落首領拓跋詰汾和狄道沒鹿回部落首領竇統。
二人均知蒲頭部落所在之地乃水草豐美之地,於是答應先試遷去一部分人口和騎兵。
索頭部落總人口有九萬八千六百二十一人,沒鹿回部落鮮卑總人口有五千四百四十人。
索頭部落試遷一萬人,其中含二千騎兵。
沒鹿回部落在狄道人少,尚要留足人口耕種,竇統派妻雅飴回其父親日律部落,調一萬人口算作沒鹿回部落,試遷去蒲頭部落所在之地,其中含二千騎兵。
日律年紀已六十多歲了,怕死後子蒲澤守不住部落,打不過原百木部落分裂後的契翰部落和乙弗部落,允諾分一半人口給竇統,以加強沒鹿回部落。
如每年向蒲頭增兵四千騎,蒲頭當能擋得住步度根。
韓遂答應從鐘羌地調四千匹馬,贈送給二部落各二千匹馬,做遷移腳力,輸運物器。
商議定後,韓遂寫書信送給蒲頭,待得到蒲頭同意和劃出地盤給索頭部落及沒鹿回部落放牧後,兩部落各一萬人口就開始遷移。
數日後,楊秋、張橫、梁興來報,接替張津鎮守右扶風郡好畤鎮的漢安郡杜陽縣人校尉魏傑因斷糧,所部歸降,一千步兵劃給楊秋,一千步兵劃給韓家軍;
接替朱璽鎮守右扶風郡穀口鎮的京兆長安縣人校尉杜楷因斷糧,所部歸降,一千步兵劃給張橫,一千步兵劃給梁興。
魏傑、杜楷二人不願做聯軍的部將,辭職前去投靠永陽太守蓋順。
蓋順父蓋勳任京兆尹時,右扶風郡平陵縣人士孫瑞為鷹鷂都尉,右扶風郡杜陽縣人皮氏長魏傑為破敵都尉,京兆長安縣人杜楷為威虜都尉,弘農郡華陰縣人弘農郡功曹史楊儒為鳥擊都尉,京兆長陵縣人第五儁為清寇都尉。
至此,除士孫瑞死於帝東歸途中外,魏傑、杜楷、楊儒、第五儁四人都已投靠蓋順。
按聯軍和馬騰入三輔前製訂的收編策劃,已收編右扶風太守昔坑和校尉第五儁在槐裡縣的二千步兵、校尉魏傑在好畤鎮的二千步兵、校尉杜楷在穀口鎮的二千步兵、京兆尹司馬防在長安縣的二千步兵。共計八千人。
隔日,成宜、馬玩來報,成宜部所圍的武功縣由中郎將劉閔鎮守,兵力二千步兵,城中糧未儘,有意歸降,但怕聯軍打不過郭汜,故暫不歸降。
馬玩部所圍的右扶風郡鄠縣,由郭汜部彆部司馬令狐溫鎮守,兵力為一千騎兵,城中有糧,外有郭汜的援軍隨時可達,拒絕歸降。
令狐溫原籍和馬玩同郡,都是敦煌郡人士。
成宜、馬玩二部兵力較弱,韓遂頗為擔心,但又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於是寫信給楊騰留守略陽縣縣城的千騎長校尉楊奎和蒲淵的百騎長蒲餘,試著說服蒲餘留守,楊奎帶一千騎增援馬玩。
楊騰率部落遷往武都郡仇池山前要求留守兵隻守略陽縣縣城,不出戰。
月底,探部來報馬騰已占領左內史郡的雲陽、祋栩、頻陽三縣,雲陽、頻陽守軍四百人歸降。
李傕把持朝政時,將良熙的牢姐部落從並州上郡漆垣縣遷居左馮翊郡雲陽縣,王奎的虔人部落遷居左馮翊郡祋栩縣,封乾的零吾部落遷居左馮翊郡頻陽縣。
將三輔漢望族逃走後留下的東羌奴分給三個部落。現各部落有二萬五千一百人口,其中兵五千零二十人。
良熙、王奎、封乾早期為聯軍的將領,後改投靠馬騰,李傕用東羌奴誘惑下又歸降李傕。
此番馬騰前來,三人立刻更換旗織,重新歸順了馬騰。
更令人吃驚的是,鎮守祋栩縣和原左馮翊郡北部數百營壘的度遼將軍張則率五千步騎投靠了馬騰。於是馬騰兵勢大震。
於是馬騰分兵,派遣龐德和先零羌零堅夾擊北地郡泥陽縣、弋居縣、參?luán縣。
派馬超向皇甫俊的新平郡栒邑縣進軍,同時向栒邑縣馬蘭羌首領滇甫發出勸歸信。
滇甫早期當過聯軍的將領,後來投靠馬騰,再後來,李傕以四萬四千口東羌奴和二縣劃給滇甫和新平羌首領雷敦二人。二人又脫離馬騰,歸李傕表任的新平太守皇甫俊節製。
韓遂沒想到馬騰進軍占地如此快,開始擔心馬騰說服雷敦,搶奪劃給韓家的新平郡漆縣。
栒邑縣在涇水北,漆縣在涇水南。
於是派人飛馬送信到韓家長離川總管韓侖和在穀口鎮圍城的韓仁,命韓家長離川副總管東餘率留守漢陽郡的燒當羌三千騎即刻去漆縣,圍住新平羌首領雷敦和新平太守皇甫俊。
又去信給在冀城外大營的韓宛,調棠溪校尉部校尉麴演、太阿校尉部校尉陽逵二人各率所部二千騎增援漆縣。調校尉田樂率虎淵校尉部二千騎去防守隴縣。
按
聯軍入三輔前製訂的收編策劃,除李傕、郭汜直屬部軍外,尚待收編的有中郎將劉閔武功縣的二千步兵、左內史嚴翰林高陵縣的二千步兵、上郡太守扈育高奴縣的二千步兵、北地太守王季然泥陽縣的四千五百步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