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聯軍空虧續增大,韓家賬目臨崩潰(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9689 字 10個月前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彙集到陳倉臨時的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餘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金城縣韓家、祖厲縣張家加入征調。

本年遭遇蝗災,糧食收成普減一成,故征調先減一成。

三輔蝗災減產三成,陳倉征調減免三成。

金城郡十縣各望族一半移民去三輔,剩下的一半人口再減半征調。韓家征調也減半。

從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共征調九十萬石粟米。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從金城郡十縣征調二十二萬五千石粟米。允吾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從漢安郡陳倉縣征調三萬五千石粟米。

共計征調一百一十六萬粟米。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三十三萬七千五百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彆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的八成、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祖厲縣繳一個基數。

馬騰軍及東羌軍擁有北地郡靈州縣、北地郡富平縣、安定郡陰槃縣、安定郡鶉觚縣、漢安郡汧縣、漢安郡隃麋縣、右扶風郡槐裡縣、平陵縣及左內史郡數縣。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張橫擁有安定郡烏氏、朝那二縣。楊秋擁有臨涇、彭陽二縣。梁興擁有西縣、冀縣、望垣縣、雍縣四縣。馬玩擁有臨洮縣一縣。成宜擁有氐道一縣。

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成立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本年新占之縣一律無征調。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本年交給郭憲療部醫治的傷兵有皇甫俊漢兵六百七十人,雷敦部傷四百人,馬超部五十人,聯軍漢兵一百六十人;燒當羌兵二百九十人;郭汜軍傷兵三千人。合計四千五百七十人。

給療部按傷兵數補充粟米八萬二千二百六十石,西域金幣三千零四十六斤。

另撥五千四百石粟米和五百斤西域金幣給療部總管郭憲做三百男女醫護口糧、工錢,及維持療部費。

上年底撥錢定製的軍衣物七萬四千九百六十九套已發放,不包括自治的數萬聯軍兵卒。

不計黃衍的酒泉郡各縣、蓋順的上邽縣、王列的獂道縣,含武威郡祖厲縣、安定郡三水縣、漢安郡陳倉縣,聯軍共占二十六縣,共計支付縣府雜支費八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安羌將軍府、聯軍探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漢安太守府與右扶風太守府官吏少,二府合支一份。

支付太守韓理、李參、尹嘉、武悌、昔坑五人年薪共計支付四千斤西域金幣。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軍各路首領的認可。

所有非首領級的百騎長、屯將、副千騎長、千騎長、彆部司馬、都尉、校尉、將級、部落大將級約八百人,共計支出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

本年歸順的郡縣官吏、將領和兵士下年底在聯軍領取雜支、年薪和口糧,本年仍用各縣繳獲的錢糧發放。經估算,基本夠用。

聯軍不支付雍州四郡二屬國以及西域的錢糧,由韓家支付。

含韓遂,聯軍共計十七位聯軍首領,共支出年薪一萬三千六百斤西域金幣。阿陽興國氐、略陽清水氐、略陽氐未完全退出聯軍,保留呂發、楊騰、蒲淵的席位和年薪。

去除退出聯軍的楊騰部六千氐騎和蒲淵部一千零二十五氐騎,十五家聯軍首領有兵力一萬七千一百零三人。其中有楊騰部保留的一千騎,蒲淵部保留的一百騎。

韓家直轄兵力去除本年死傷的九百九十人,加上好畤鎮歸降的二千步兵中有一千人劃歸韓家軍,以及韓胡接管的京兆兵二千人,韓家軍達五萬二千七百九十九人。

聯軍合計兵力六萬九千九百零二人。

支付兵卒養家費四萬六千六百零一斤西域金幣,和一百二十五萬八千二百三十六石粟米。

購下年用的軍衣物六萬九千九百零二套。共計支付一萬六千三百一十一斤西域金幣,委托枹罕宋家製衣或外購。

除衣物外,所有支出賬目都是年底支付本年的錢,和本年支出的糧食。

最終賬目,錢庫空虧十萬三千二百五十九斤西域金幣,糧庫空虧五十二萬三千三百九十六石粟米。

仍由韓家補上錢庫和糧庫空虧。

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了,錢庫為零,糧庫餘糧為零。

麵對增長的空虧,韓遂寄希望於向三輔移民後收獲更多的糧食。

韓家大總管韓兆派人把本年韓家對賬本送到陳倉城臨時的安羌將軍府韓遂手中過目:

金城浩亹縣和北鎮城:

人口一千六百一十五人。

本年收獲減一成,為二萬九千七百石粟米。馬和耕牛用掉二千石粟米。

新織布帛幣減一成,為五千四百匹,用於支付浩亹縣各項雜支,不含征調費。征調費由新地統一支付。

留足下年口糧的二萬九千零七十石粟米後,庫餘九百二十石粟米。

金城新地和西鎮城:

新地北山羌人口三百九十五人。撥給一萬石粟米和四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做下年口糧和支付雜支費。

西鎮人口為三萬三千零二十六人。其中一萬人口於本年初移民到三輔,另有一萬人口於本年底移民到三輔,剩餘一萬三千零二十六人。

十三州及洛陽、長安的韓家貿易已中斷十四年了。益州貿易已恢複四年。

上年秋收,麻田和葛田產量恢複如正常年份,十萬二千五百畝麻料和一萬四千二百五十畝葛料全部運到隴西枹罕宋家,織成麻布二十萬五千匹、葛布五萬七千匹,本年秋收前已運回西鎮城。

本年的麻田和葛田產量減一成。

二萬八千匹麻布和一萬四千匹葛布自用,餘十七萬七千匹麻布和四萬三千匹葛布,全部用於供給宋家製衣或投入市場,兌換收回四千六百三十二斤西域金幣。

聯軍所訂購的七萬四千九百六十九套軍衣物已交付,製衣由枹罕宋家完成,由宋家賺錢。

種子費和織布費抵扣後,韓家支付宋家一百二十五斤西域金幣。

織成布帛幣減一成,為六千四百五十七匹半,已入塢堡地麵庫。

本年新地的牛、馬用去十萬石豆做為精飼料;人用去三萬石豆,不抵扣口糧。其中六成運往高陵縣和長安城,支援移民所用,直到其可自給。

韓家本年無償調撥給聯軍七萬石豆,用做戰馬精飼料。

這二十萬石豆是用本年的八萬石粟米到雍州先借後兌換得來。

韓家新地粟米田、繳獲邊家在新地的粟米良田十三萬五千畝、成家轉讓的五萬畝、張擇家族轉讓的二萬畝,合計一百一十九萬五千八百七十五畝。

收獲減一成,為三百二十二萬八千八百六十二石半粟米。

支付燒當羌勞力的勞力費一百三十三萬五千八百石粟米。新增耕地由西鎮剩餘勞力耕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