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河內太守張楊亡,聯軍金幣庫存虧(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9147 字 10個月前

公孫瓚不回信,反而增修守備。

袁紹隻得繼續增派兵馬攻公孫瓚。公孫瓚的人馬越打越少。

看完信報,韓遂深感焦慮。袁紹破公孫瓚占幽州、曹操破呂布占徐州都已是遲早的事了。二人即將各控製三州。

張楊一死,袁紹和曹操必然要爭奪司隸河內郡。

劉表遇到三郡叛亂的天大麻煩,張繡無劉表的強援恐難持久。張繡一完蛋,曹操必得南陽。

屆時,除了河東郡、弘農郡,京兆武關就成了聯軍與曹操第三處接壤之地。

故聯軍需加快進攻馬騰,統一三輔,將重兵向左馮翊夏陽縣、左馮翊郃陽縣、京兆尹鄭縣、京兆尹商縣武關移動。

韓遂又見信報中提到吳馮子吳碩入朝廷任議郎,轉給探部總管韓橋,命探部與吳碩取得聯係。

楊彪複出任太常對於聯軍探部是好事,又可獲得朝廷內幕信報。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彙集到祖厲縣縣城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餘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於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

漆縣和杜陽縣本年無收獲。

再從當地人口較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

各縣征調一個基數,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六個基數,征調一百八十萬石粟米。其中漆縣無收獲。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彆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祖厲縣繳一個基數、夏陽縣繳半個基數、長安縣繳半個基數、高陵縣繳一個基數。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屬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上年交給郭憲療部醫治的傷兵已治愈。馬超部五十人全部釋放,探部說服其中餘盧、榮葉二人為牒人。

全愈可歸隊的一千漢兵、一千五百羌兵暫歸到預備部校尉閻行直轄。

八百三十漢傷殘兵、一千一百九十羌傷殘兵回鄉,支付二千六百九十四斤西域金幣。

本年滅李傕,療部新收傷兵一萬二千七百七十人。其中漢傷兵七千九百五十,羌傷兵四千三百,胡人傷兵六百二十。

撥給療部二十三萬石粟米,八千五百一十四斤西域金幣。

另撥五千四百石粟米和五百斤西域金幣給療部總管郭憲做三百男女醫護口糧、工錢,及維持療部費。

本年韓焰部幾乎全軍覆沒,死一千九百人,韓虎部二千人全部陣亡,加上本年反擊馬騰的傷亡,共計死一萬八千人,其中一萬二千人無家眷,向剩餘六千死者家眷發撫恤錢二萬斤西域金幣;傷一萬二千人,發一萬零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和二十一萬六千石粟米,洮汰近六千人,約發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和十萬八千石粟米。

洮汰之人為老弱兵,大都跟著李傕、郭汜等當兵幾十年,與家鄉斷了音信,洮汰後孤身一人,無家可歸。無家眷的死者也大都是李傕、郭汜

的舊部兵士。

韓遂憐之,加撥雜支費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允許洮汰之人保留兵器,入住美陽縣望族逃走留下的莊苑,參與屯田,養活自己,必要時可守護美陽縣縣城。

本年死亡將級將領宋曄、伍習、張寵,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百七十斤西域金幣;

本年死亡校尉級將領韓焰、弘平、韓虎,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聯軍給本年死亡其它級彆將領的每人家眷發十一斤西域金幣:

韓虎部將:都尉韓東、韓西,彆部司馬韓緣、韓冒、韓柏、韓紹,百人長許遜、何霄、張曉、魏臻、薑枕、章枝、蘇堯、葛襄、範申、彭渠、魯虔、韋琦、馬鄰、方琨、俞琚、任懷、柳樺、史篙、郭康、唐惇、龐悉、侯琰、曲岩、童育、季勇、丁黍、葉容、裴典、向冉、邊攀、穀祿、董琅、宗匡、溫寬、周嘯、管荷、扈俊、甘巒、賴侖、陳冒。

韓焰部將:都尉韓由、韓顯,彆部司馬韓旭、韓息、韓昭、韓澤,百人長韓楓、韓路、韓卜、韓顧、韓閔、韓尹、韓途、士孫輔、宋塗、馬銘、韓煜、韓登、韓圖、韓湖、韓圍、韓午、韓為、辛凱、魏曾。

將領撫恤錢共計三千零三斤西域金幣。

上年底撥錢定製的軍衣物六萬九千九百零二套已發放,不包括自治的數萬聯軍兵卒。

北地郡先零羌新首領零穀上任不久,就免去聯軍早年任命的富平縣縣長樊甘、靈州縣縣長江選,由部落首領零圭兼富平縣縣長、部落首領零吉兼靈州縣縣長。

樊甘、江選二人已返回聯軍。江選出任杜陽縣縣長,樊甘到療部做郭憲的副手。

聯軍隻對以下三十三縣支付縣府雜支費共計一萬一千斤西域金幣,其餘不直屬聯軍的各縣財政自籌:

司隸漢安郡陳倉縣縣長蘇邈、漢安郡杜陽縣縣長江選、新平郡漆縣縣長韓緒、右扶風郡美陽縣縣長韓粟、右扶風郡安陵縣縣長韓米、京兆尹長陵縣縣長楊寺、左內史郡高陵縣縣長韓禮、左馮翊郡夏陽縣縣長韓逢。

涼州金城郡允吾縣縣長張穗、枝陽縣縣長成公適、金城縣縣長韓鏨、允街縣縣長郭泊、榆中縣縣長韓貴、浩亹縣縣長韓泓、令居縣縣長淳於德、破羌縣縣長毛斐、安夷縣縣長趙格、臨羌縣縣長田珂。

涼州漢陽郡勇士縣縣長韓滂、顯親縣縣長成公敬、隴縣縣長趙璜、略陽縣縣長麴普、成紀縣縣長閻鼎、平襄縣縣長淳於春、阿陽縣縣長江申。

涼州安定郡高平縣縣長毛真、涼州安定郡三水縣縣長韓伏和安定屬國都尉郝寬。

涼州隴西郡狄道縣縣長成珂、安故縣縣長竇奢、首陽縣縣長趙旺、襄武縣縣長池樂、鄣縣縣長田璞。

涼州武威郡祖厲縣縣長成圃。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和右扶風太守府、安羌將軍府、聯軍探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漢安太守府與右扶風太守府官吏少,二府合支一份。軍師府隸屬安羌將軍府。安羌將軍府和聯軍探部合用三份。

支付太守韓理、李參、尹嘉、武悌、昔坑五人年薪共計支付四千斤西域金幣。左馮翊太守韓斌經曆特彆,年薪從韓家支取。

本該給左內史嚴翰林及左內史郡郡府一份,但嚴翰林已叛投馬超,與左內史郡郡府都遷往祋栩縣,與安狄將軍左長史兼度遼將軍張則和左長史丞馬銀彙合,故取消份額。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軍各路首領的認可。

所有非首領級的百人長、屯將、軍候、曲長、彆部司馬、都尉、校尉、牙門將、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部落大將級約九百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