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董卓曾從令居貲胡征調四百騎入軍,後來所剩無幾,故檀柘從此拒絕部
落人服兵役。
韓遂和檀柘在平襄縣縣城會麵。
韓遂答應韓家將從本年開始削減給索頭部的粟米,減下來的部分全部轉贈給貲胡部落。本年底贈四萬石,五百斤西域金幣。
檀柘無需加盟聯軍,也無需外派兵卒,隻需在平襄遊牧草地附近常年保留二千騎兵,威懾河首平漢國。
一旦宋建進攻金城郡或聯軍,檀柘須在三日內集中不少於八千五百騎兵突襲枹罕。
檀柘不識字,二人口頭達成約定。
宋建所建立的河首平漢國牽製了聯軍的大量兵力和財力,韓遂很無奈。
對於動用貲胡防禦宋建,韓遂還是有些擔憂此舉會引發貲胡遊牧騎兵戰力覺醒和部落豪右貪婪成癮,日後或生作亂。
拓跋金很久不見拓跋銀,拓跋銀向上司平準官韓悉請假,帶著拓跋金在陳倉城及附近的郿縣、雍縣等地遊玩數日。
拓跋金對拓跋銀所從事的平準之事很感興趣。拓跋銀儼然像個熟手,向拓跋金舉例講述如何平抑糧食品種之間的價格和黃金與糧食的價格。
曹操表任涼州漢陽郡顯親縣的中郎將車胄為徐州刺史車胄,顯親縣車家一夜之間成為涼州注目望族,漢陽郡各家望族無不爭先與車家結交、攀親。
漢陽郡冀縣閻家在市場上拋售十二萬石麥。正常價可兌四萬八千石粟米,或九百六十斤黃金。
車家欲用粟米購進閻家的十二萬石麥,閻家為討好車家,隻收車家的四萬石粟米。
此舉導致漢陽的粟米價格應聲上漲,原來一石粟米可兌得二石半麥,變成可兌三石麥。整個涼州的粟米價都有調高的趨勢。
粟米漲價看似對涼州種粟米的韓家和以粟米為軍糧的聯軍有利,但損害了漢陽、武都、三輔等廣大的郡縣種麥的漢望族的利益,不利於聯軍在涼州和關中的長久治安。
平準官韓悉出手,調用七十八萬石粟米在涼州兌換成一百九十五萬石麥後再交付給梁興等八部,以平抑粟米價。粟米價格回落到兌二石半麥的正常價位。
又對閻家和車家各開出一份處罰單。處罰金額不大,主要起到警示望族的作用。閻、車兩家再也未敢擾亂市價。
又舉例,市場上黃金稀少,許多賬目和交易雖然以黃金記賬,但實際上黃金並未在市麵上流通,而是絕大部分集中在韓家。
韓家黃金也不多,但西域金幣充足,於是涼州各望族的賬目實際上是互相欠賬,最終靠平準官韓悉以韓家的西域金幣做信譽擔保做賬。
韓家有足夠的西域金幣,且金價穩定,整個涼州的記賬就不會混亂。
平準官韓悉為了穩定黃金價格,猶其盯死黃金兌粟米、麥、豆、布帛幣的價格。
一斤黃金兌五十石粟米,或一百二十五石麥或豆,或約二十一匹半布帛幣。
具體舉措就是嚴禁用黃金真實流通。
安定郡朝那縣皇甫家族家中藏有頗多的黃金,不敢公然違抗平準官韓悉的禁令,悄悄用黃金在市麵上兌換布帛幣,兌換價為一斤黃金兌三十匹布帛幣,再拿布帛幣去按市價正常兌粟米。如此一來,相當於一斤黃金兌得七十石粟米,多兌二十石粟米。市場上黃金立刻升值。
平準官韓悉發現後,調用九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到涼州市場上兌得四十六萬六千七百石粟米交給金城十四家望族做為農事補償,金價回落到正常價位。
又對皇甫家族開出罰單,以警戒望族。
涼州各家望族記賬的核心賬目都隻能在平準官韓悉備案,韓悉由此知曉涼州各家望族的大體收支情況,幫助各家賬目對衝,解決糾紛,實際上仍是以物換物,黃金或西域金幣無需流動。
韓悉從一千中抽一做為平準官署的費用,足夠平準官署的運作開支了,還從韓家私塾苑招了一個叫韓角的年輕人做幫手專管記賬。
極個彆情況下數日或數月需要實際黃金,由韓悉用韓家庫存西域金幣、黃金、玉石、財寶等做保,仍舊不讓望族從平準官署提取黃金或金幣。
平準官韓悉得到主公的高度讚賞,設在榆中縣縣城的平準官署成為安羌將軍府重要的官署之一。
拓跋金聽拓跋銀述說聽呆了,世上竟然還可以這樣做賬!表示回部落也要求當索頭部落的平準官,讓各子部落之間也如此記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