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上洛都尉斬高乾,並州刺史撫郡縣(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5598 字 10個月前

五月,韓遂、成公英、韓橋等已從長安城搬來陳倉城居住。探部從雍州送來信報。

武威太守張猛剛上任就狠抓兵權,不聽雍州刺史邯鄲商的建議,馬上任命其父張奐在世領軍時的一個老部下之子李望為武威都尉,統領武威郡漢兵。

邯鄲商原本向張猛推薦在北地之戰中陣亡的武威都尉韓音之子韓牟為武威都尉,見張猛已有人選,就任命韓牟為雍州功曹從事,接替調走的張鬈。

武威郡原有四千郡兵,北地之戰死二百一十,傷一百三十。張猛以此為兵少的理由,從華陰縣老家調來二千三百四十名張家軍,大都前不久收買的段家軍的兵,使武威郡兵一下子增加補充到六千步騎。

據傳新上任的武威都尉李望已約談武威漢軍中的百人長及以上的將領,以年齡大為由,勸其退役回家養老,有意全部換上張家軍的將領,遭到現役將領們的反對,暫無進一步的舉動。

武威郡的一百三十名傷兵已在允吾聯軍療部接受醫治,張猛給韓遂來信,以聯軍主動發起北地之戰為由,稱應由聯軍負責到底,撒手不要這些傷兵了。

韓遂回信和張猛商議韓家對武威郡郡兵的補貼是否改為朝廷支付,張猛原不知此事,或許一下子蒙了,一直不回信。

韓家對雍州各郡國每年的補貼是五千萬錢和六萬石粟米,可供按聯軍待遇給一個郡裡五千兵的年薪和三千三百三十三人的口糧,張雅任武威太守期間,隻有四千兵,口糧和年薪不僅夠用,還有節餘。張雅對武威郡望族稍征些稅就夠將領等的開支,故武威望族擁戴張雅。

如果韓家對武威郡斷供,新任武威太守張猛要養活六千兵,隻有二個辦法,一是向武威望族增加稅收;二是從華陰張家調撥錢糧。張家在華陰的財力不得而知,韓遂想下年斷供,觀望一下張猛的反應。

聯軍探部發來信報:

河北方麵:

河北指黃河以北,統括冀州、並州、幽州。

曹操自將擊並州刺史高乾,留其子曹丕守鄴城,使冀州彆駕從事崔琰師傅之。

曹操以裨將軍張陟為並州刺史,出兵圍壺關。

太祖定冀州後,從冀州征召一批官吏,準備接收並州時啟用。以冀州清河國東武城人崔林為並州太原郡鄔縣縣長。曹操征壺關,問長吏德政最者,並州刺史張陟以崔林對之,於是提拔崔林為冀州主簿。

本年三月,壺關降。

高乾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上黨郡治所長子城,自己前往南匈奴單於呼廚泉求救,呼廚泉在之前河東之戰中已降,故不救高乾,高乾隻得獨自與數騎逃亡,欲南奔荊州,路過京兆尹上洛縣,上洛都尉王琰捕斬之。並州悉平。

王琰因抓捕並斬殺背叛曹操的高乾而被封為侯爵,晉升為並州西河太守。王琰妻因此在屋子裡痛哭,認為王琰在富貴以後將會再娶妾室,不再寵愛自己了。

張陟要隨曹操出征其它地方,曹操使豫州陳國柘縣人司空西曹屬梁習以彆部司馬領並州刺史。

時荒亂之餘,胡、狄在並州界內雄張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各為寇害。更相扇動,如棋盤分峙。

梁習到官,誘喻招納,皆禮如其豪右,稍稍薦舉,使加入幕府。待豪右已儘,次發諸家強壯家丁為義從兵,隨大軍出征,令諸將分清以為勇力。

吏兵已去之後,稍移其家,前後送鄴縣達數萬口;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

單於恭順,名王稽顙,服事供職,同於偏戶。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桑,令行禁止。

長老稱詠,以為自所聞識,刺史未有如梁習者。

梁習乃貢達名士,避難於並州界內者河內郡溫縣人常林、獲嘉縣人楊俊、溫縣人王象、荀緯及太原王淩之徒,曹操悉以為縣長。

高乾死,荀彧舉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人仲長統為尚書郎。仲長統曾遊學至並州,高乾不悅仲長統之言。

常林為冀州巨鹿郡南和縣縣令;楊俊為冀州魏郡曲梁縣縣長。

高乾剛敗亡,並州雁門太守郭縕病亡。久據幽州代郡的代郡太守安東將軍王澤以朝廷的名義趁機和代郡都尉傅睿出兵,接管了雁門郡。

曹操尚無暇顧及邊郡,調任王澤為雁門太守,傅睿改任雁門都尉,僅派石利前往代郡任代郡都尉。

傅家族人傅巽現任劉表的荊州牧東曹掾。傅巽父傅睿在代郡太守安東將軍王澤屬下任代郡都尉。王澤乃並州太原郡晉陽縣人,已故司徒王允的族人,非王允近親。

傅睿從弟傅方在鎮守並州西河郡美稷縣的護匈奴中郎將王柔屬下任都尉。

王澤推薦代郡狋氏長狋quán和政為代郡太守,朝廷認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