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成公英對祋栩之戰的彙報,韓遂盛讚軍師指揮才能又上了一個新高度,做到收放自如、拿捏恰當。
特彆是隻讓尉遲延嘉、尉遲鐵、閻行對戰龐德、馬岱、馬超二十回合之內就收回,如再延長廝殺,吾方三將必敗。此招甚妙,避開了吾軍將領武藝短處。
接著兩軍混戰,吾軍以二倍於敵的兵力仍見好就收,雖然雙方戰損接近相當,但馬超軍地寡兵源少,這樣再打一、二次仗,馬超必然崩潰而主動來歸順。
鑒於此役閻行表現出眾,立有破城首功和激戰馬超之功,韓遂想來想去,還是答應閻行送父親去許都為人質。
韓遂從不願強壓屬下將領的私心,按《折竹書中提到的“抑不如放,放之觀之”。
為嘉獎中郎將尉遲延嘉,提拔為裨將軍。同時提拔潼關守備部中郎將楊寺為裨將軍。
對於自己的次子韓略非常想走其兄長的老路,去許都當朝廷的人質,韓遂猶豫不決許久,但最後還是信了《折竹書裡的這句話。
按韓略的說法,彼去許都有幾個好處:
一是韓略在父親身邊久,能知父親和朝廷之間未達成歸順的根本原因是雙方主張的“次序”正好相反。
曹操要父親學馬騰先棄軍去鄴城,再給父親封官;而父親想讓朝廷先給整個聯軍一個明確的出路、未來以及封賞,然後再入朝。
閻行去鄴城也沒說清這一點,隻有韓略去許都,設法找人天天向荀彧、荀攸、程昱等朝廷重臣傳遞這個想法,說服朝廷儘快下決心整體真心收編聯軍。
比如,朝廷派聯軍做伐益州劉璋、伐江東孫權、伐遼東公孫康的先鋒,為一統大漢江山立功,朝廷許諾給將士以官位、厚待、回鄉安度晚年等。
而先行去當人質的兄長必較忠厚老實,做不了這種說服之事。
二是想為其自己和後代謀個光明正大的前程,融入關東士人的圈子,甚至到京師或關東去定居;
三是為聯軍尋找關東的文武人才,從關西很難再找出出眾人才。
韓遂一直不讓韓韜、韓略二子在聯軍中任官,除了張繡祖厲殺韓家將造成韓家將領與妻張薑子不合因素外,也是不想讓孩兒沾上聯軍,以便有一日歸順朝廷後有個清白之身。
把兩個兒子全送去做朝廷的人質,雖然風險巨大,但或許真能加快朝廷容納聯軍。之前,朝廷似乎對收編馬騰、馬超更感興趣,不改變這個觀點,聯軍將士的生存會越來越危險。
韓韜的血脈留有次子韓嶠及韓嶠子韓炅在益州巴東屬國涪陵縣。韓韜長子韓籌、三子韓頤隨父韓韜、母田荷在許都。
韓略要去許都,當按兄長之例,留下兒子韓騫,帶妻楊蘭花、次女韓翠去。
韓略的長女韓蓉已嫁給已故雍州刺史邯鄲商次子邯鄲啟。
邯鄲泉、邯鄲啟二兄弟想為父報仇,殺掉仇人武威太守張猛,棄文從武,辭官後一直跟著閻行學武藝。
邯鄲泉娶了已故武威太守張雅孫女張俶靈,張雅妻乃韓遂二妹韓媗。都是韓遂親上加親之人。
韓略的次女韓翠剛十五歲,尚未出嫁,或許可去許都找個關東的好人家。
韓遂策劃,為了不讓朝廷探得韓略留下後代,可對外宣稱韓騫已病亡,然後把韓騫改成燒當羌的名,叫“東騫”,秘密送給燒當羌羌王東亮,讓東亮分給韓騫一個子部落,由韓騫做子部落首領。
韓騫尚小,才九歲,不如安排邯鄲泉、邯鄲啟二人為這個子部落的左、右將,輔佐韓騫。
一旦關西出大事,吾的血脈可在益州涪陵和這個子部落延續下去。
韓遂想清楚後,喊來妻張薑子、次子韓略,道出自己的想法。張薑子覺得夫君考慮周全,不再反對韓略去許都。韓略回家和妻、女商議後也同意。
又找來邯鄲泉、邯鄲啟,能搖身一變成為部落左右大將,領羌騎兵縱橫馳騁,二人覺得很刺激,立刻同意,表示會照顧好韓騫。
韓遂派韓略帶著邯鄲泉、邯鄲啟、韓騫立刻去赤嶺燒當羌大本營見羌王東亮,趁燒當羌正在清理內部之際,爭取分給一個子部落和不少於二千騎的兵力。
子部落駐地須選在離涼州遠離雍州近的北三羌那一帶,涼州一旦出大事,可向雍州或西域遷移避災禍。
十月,韓略返回,邯鄲泉、邯鄲啟、韓騫留在赤嶺,著手接管一個一萬口的子部落,其中有二千騎兵。子部落駐地和草場分在原北三羌的燒何羌地盤最西邊,恰在酒泉郡和張掖郡的南部交彙處,位置十分重要。恰東亮也需要一個可靠的子部落在那裡鎮守,一旦燒當羌出大事,那裡是絕佳的退路。
邯鄲泉妻張俶靈和女邯鄲黎、子邯鄲淵、邯鄲啟妻韓蓉和子邯鄲迪等家眷也稍後遷去北三羌地界。
張俶靈乃前武威太守張雅的孫女,張雅妻乃韓遂的妹妹韓媗,而韓蓉乃韓遂次子韓略的長女。故,韓遂對邯鄲兄弟十分放心,將孫子托付。
閻行的父親閻預辭去臨羌令,為去許都做準備。閻預用上兒子從鄴城
帶回的治骨傷的藥,手臂比原來靈活一些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精彩內容!
韓遂提名閻孚任代理臨羌令,報代理西平郡郡功曹郭憲和涼州刺史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