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周瑜江北擊曹軍,劉備江南取四郡(2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6031 字 11個月前

新都太守偏將軍賀齊;

豫章太守討虜將軍孫貢;

廬陵太守揚武校尉孫輔;

臨川太守折衝校尉朱然;

遙領益州永昌太守偏將軍韓當;

蕪湖縣縣令校尉徐盛;

折衝中郎將太史亨治豫章郡海昏縣,委以南方諸大事;

曹操為離間周瑜和孫權,表任孫權的右都督偏將軍江夏太守兼領南郡太守周瑜為正式的南郡太守,孫權趁機削去周瑜的江夏太守職。周瑜屯據南郡江北的江陵縣;

孫權讓蕩寇中郎將左都督零陵太守程普轉任領江夏太守,拜為裨將軍,治江夏郡楚江長江江南的沙羨縣;

又從豫章郡北部分離出彭澤郡,由征虜中郎將遙領桂陽太守呂範領彭澤太守;

命偏將軍呂蒙領廬江郡尋陽令,孫權的廬江太守孫邵手中僅剩下尋陽縣,尋陽縣在楚江長江北,是孫權在江北少有的一處要地。

五官中郎將謝承轉任長沙東部都尉,孫權仍據有長沙郡湘水東岸一部分。

而零陵郡、桂陽郡已被劉備搶占。

本年三月,曹操領餘軍退回位於老家譙縣的大本營,在?水渦水、濄水、撾水製作輕型戰船並訓練重建的水軍。曹植隨軍,同父返回家鄉。曹丕守鄴城。

孫權自上年底圍合肥,數月不下。

孫權率輕騎欲身往突敵,長史張紘諫曰:“夫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強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孫權乃止。

曹操在赤壁損兵過多,僅遣將軍張喜一將領一千騎兵,繞經汝南郡,領汝南數縣役卒前去合肥解圍,路上又染疫,久而未至。

壽春城中,揚州彆駕蔣濟秘密告訴揚州刺史溫恢,詐稱得到張喜的書信,步騎四萬已經到達揚州廬江郡雩婁縣,合肥城中應派遣主簿迎接張喜援軍。即寫書信派出三部使把這消息告訴合肥城中守將,一部使入城,另外兩部使被孫權軍捉去。

孫權信之,匆忙燒木欄圍牆而走,放棄了東線的進攻。

蔣濟代表揚州刺史出使到譙縣麵見曹操,曹操想在與孫權接壤的前線地帶製造一個無民區,便問蔣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抄掠。今欲徙淮南民,何如?”

蔣濟對曰:“是時兵弱賊強,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紹,北拔柳城,南向江、漢,荊州交臂,威震天下,民無他誌。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

曹操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口庶民,聽聞要向北方移民,都不願離開故土,反而皆驚嚇逃往江東孫權的地盤。

本年秋七月,曹操引重建的水軍自?水渦水、濄水、撾水入淮水,出肥水,軍合肥,開芍陂屯田。連年征戰,士兵勞苦,且疫氣仍有流行,故未南進。

孫權欲與劉備共取益州,遣使報劉備曰:“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為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

劉備的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讚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過吾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劉備從之,並提拔殷觀為荊州彆駕從事。

劉備欲自圖蜀,勸孫權曰:“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儘忠於曹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裡,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曹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複遠誌也。今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曹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

孫權不聽,遣丹陽太守綏遠將軍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劉備不讓軍過,對孫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南郡江陵縣,張飛屯南郡秭歸縣,諸葛亮據南郡,劉備自住武陵郡孱陵縣。孫權知劉備意,隻好召孫瑜還。

劉備領荊州牧後,南郡功曹龐統投奔劉備,任耒陽令,經魯肅薦,出任荊州治中從事。

冬,十月,荊州地震。

韓遂發覺經此一係列大戰,周瑜在江北江陵抗曹操,劉備卻躲在江南四郡,收降黃忠、魏延兩員將領,又似乎孫權有利用劉備壓製周瑜之嫌。料定周瑜、劉備、孫權之間還有故事。

看到信報中提到曹仁的部將牛金十分勇猛,韓遂懷疑此人是征西將軍府左丞牛謙之子。喊來監部總管韓嶽去問牛謙,果然正是其子。

韓遂連呼可惜,被牛謙父遙領益州刺史牛亶安排牛金與許都女子成婚為由放走,結果卻成了曹仁的部將,聯軍豈不是失去一員小將?,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