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二十人,出售五十石粟米兌得一斤西域金幣做雜支費。
庫餘七千七百六十六石粟米和二萬零六百三十石豆。
武威郡祖厲縣接管的張家莊苑:
聯軍接管。
邵陵縣梁山:
羌人口四百七十二人。
梁山牧養十二萬隻羊、一萬三千二百頭耕牛、四千頭育種耕牛、八千匹馬。
每年新繁育的一萬五千隻羊用於夏陽韓家食用。馬匹用於夏陽守軍。
每年出售新繁育的羊三萬五千隻,用於換回購買的豆、鹽等的雜支不足部分。
育出的耕牛不僅滿足夏陽需要和維持了韓家各地所缺的耕牛,而且出售自繁育出的一千頭耕牛,除去運輸等成本和自用雜支費,已上繳顯親錢庫五百斤西域金幣。
梁山育種耕牛已使韓家自給,韓家不再引進耕牛。
從夏陽撥給一萬石粟米做下年口糧。停止撥雜支費。
預支畜用八萬四千八百石豆。
庫餘二十三萬零四百石豆。
夏陽:
人口三萬零八百零八人,包含了從西鎮、榆中縣、允吾縣、浩亹縣、金城縣遷來的人口,其中包括韓家軍的士兵。
遷移人口中包括陳倉縣為中心建立的三輔各縣大葡萄田圈二萬畝葡萄田的韓根二千人口及後代,孤兒子女生第一胎二千二百五十人和第二胎二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人移民及後代到雍縣鐵礦,以及入編各部的一千五百人。
本年不再雇傭外來勞力,改為自己種植。
夏陽擁有三千二百三十四頭耕牛,做雜役。種地所用耕牛用梁山牧養的耕牛。
織布機有六千七百台。
撥給梁山一萬石粟米。
留足下年人口糧五十五萬四千五百四十四石粟米,畜用一萬三千石豆。
上年底,二百萬七千五百六十四石粟米、三萬二千八百石豆、五百零四斤西域金幣。
耕種六十六萬畝良田,其中畝產四石粟米的五十萬畝、畝產三石粟米的八萬六千畝。本年產出二百二十五萬八千石粟米。
按四萬人的規模,另有二萬畝麻田、一萬畝葛田、四萬畝菜豆瓜果地、四千畝葡萄田。多餘的產量出售補貼雜支費。
另有韓家五千畝居住莊苑和原各望族的一萬畝居住莊苑。
自從夏陽望族被高燕掠走後,夏陽韓家從此代夏陽望族支付聯軍征調的一半基數,即二萬五千石粟米。
五十萬石粟米出售兌得一萬斤西域金幣。
支付西鎮結算所欠一百八十二萬四千八百五十六石粟米。
調一百三十萬石粟米到西鎮。
最終庫餘五萬一千一百六十四石粟米和一萬九千八百石豆。夏陽的秋收粟米接續了新地的糧源。
肥田和灌渠維修費支出二千斤西域金幣。
搬運倉儲費等支出二千斤西域金幣。本年額外增加二千斤西域金幣。
雜支費按四萬人規模支出二千斤西域金幣。
私塾苑預支二千斤西域金幣。
夏陽上繳顯親二千斤西域金幣,自留庫存五百零四斤西域金幣。
顯親縣:
韓家大總管韓兆等西鎮韓家的部分要員已遷居顯親縣縣城。有從鐘羌四鄉調來三千匹馬。從高陵和長安各調來五萬石豆,庫存共計十萬石粟米和十萬石豆。由長離川派羌騎兵輪流前來鎮守和牧馬。
西鎮及各地上繳的西域金幣、布帛幣搬到顯親,支付也從顯親支出或統一記賬。西鎮的糧食、五銖錢幣、玉石、黃金、財寶仍留在西鎮。
張掖居延屬國:
漢人口一千六百七十六人。
擁有四百頭耕牛、四百台織布機。
耕種二萬畝良田。其中一千畝麻、二百五十畝葛、二千畝菜豆瓜果、二百畝葡萄、一萬六千五百五十畝粟米。
本年收獲四萬九千六百五十石粟米。
五千石粟米出售兌得一百斤西域金幣用作支付雜費。
留足下年口糧三萬零一百六十八石粟米,畜用一千六百石豆。
大塢堡地下倉窖庫餘五萬零六百六十三石粟米和一萬八千二百五十石豆。
狄道和中鎮城:
漢人口達五千一百三十二人。
擁有二千頭耕牛,一千二百台織布機。
耕種十萬畝良田。本年初按六千人規模重新調整。其中三千畝麻、七百五十畝葛、六千畝菜豆瓜果、六百畝葡萄、八萬九千六百五十畝粟米。
本年收獲二十六萬八千九百五十石粟米。
留足下年口糧九萬二千三百七十六石粟米,畜用八千石豆。
出售一萬五千石粟米兌得三百斤西域金幣用作支付雜費。
出售二十萬石粟米,兌得四千斤西域金幣上繳顯親。
大塢堡地下倉窖實際庫餘三萬八千四百九十八石粟米和四萬一千九百五十石豆。
安定屬國:
漢人口一千一百一十人。
擁有耕牛二百頭,織布機二百四十台。
耕種一萬畝良田。本年初按一千二百人配置做調整,其中六百畝麻、一百五十畝葛、一千二百畝菜豆瓜果、一百二十畝葡萄、七千九百三十畝粟米。
本年收獲二萬三千七百九十石粟米。
留足下年口糧一萬九千九百八十石粟米,畜用八百石豆。
出售三千石粟米兌得六十斤西域金幣用作支付雜費。
大塢堡地下倉窖庫餘三萬零九百六十石半粟米和二萬零五百九十石豆。
益州巴東屬國涪陵縣:
漢人口估計為五千一百六十五口,不再招募,讓人口自然增長。自經營。
鮦陽侯國:
情況不詳。
中山國安國縣:
情況不詳。
茅山:
情況不詳。
漢陽阿陽長離川和東鎮城:
本年韓仁軍死四千,傷二千;用六千少年換得燒當羌六千兵,人口減少六千。
含兵的羌民人口九萬零四百三十三人。自經營,每人出售二頭羊支付雜支。
自留馬匹達到三萬匹,新繁衍馬匹轉鐘羌地放養。
預支出五萬石豆,庫餘三十三萬五千石豆。在聯軍編製中的一萬匹馬已享有一萬石豆。
洮水南岸和南鎮城:
韓葉白馬千騎部四百騎。從顯親撥六十斤西域金幣用於南鎮城建設,另撥六十斤西域金幣用於雜支。不上繳,自經營。口糧從鐘羌四鄉調來預留的一萬石粟米。
韓葉部繼續擴建南鎮城。
新平羌:
人口二萬七千七百四十七人。羌民放牧,自經營。
西域新通道:
並入於闐國南部韓家。
於闐國南部韓家:
不算骨乾,西域新通道韓賁部人口一千九百六十四人,其中包含韓賁西羌千騎部四百騎。
於闐國南部韓家漢人口一萬一千零四十五人,同上年,本年部分恢複雇傭十二萬南羌男女勞力,雇傭二萬男勞力耕種一百萬畝粟米良田。不論是否雇傭,都暫保持所有人的口糧供給,多餘勞力在於闐國找些雜活做或回部落放牧。
於闐國人與西域其它蕃國長相有差異,與南羌近,韓家與於闐國人及南羌人通婚的人口在增加。
往年每年織得七十萬匹一等絲綢,出售給於闐國和各國商隊轉賣到西域。但因最終買家大秦缺金銀,之前停產桑田種植和織絲稠。本年部分恢複桑田種植和織絲稠,出產二十萬匹一等絲綢。
新增估值約為七萬五千三百七十八斤黃金的一等羊脂白玉山料十斤、二等羊脂白玉山料二十斤、三等羊脂白玉山料四十斤、四等羊脂白玉山料八十斤、一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四十斤。
新增估值約為十萬八千零七十九斤黃金的二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二百斤,三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一千斤,四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五千斤。
韓家在於闐國支付以上玉石貿易的一等絲綢十一萬四千二百匹。其中二千四百匹為貿易雜費。
韓家在於闐國支付安息國、康居國、大月氏國、疏勒國、大宛國、烏孫國、龜茲國七國商隊共計三萬五千匹一等絲綢,按洛陽市價兌得西域金幣九千三百二十七斤。
韓家在於闐國支付六千五百一十匹一等匹絲綢兌於闐國紆彌商人四百三十四斤三等玉石山料;一萬三千零二十匹一等匹絲綢兌於闐國商人八百六十八斤三等玉石山料。
韓家在於闐國支付二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給西夜國滇吾赤,買下了其一百斤三等西夜子合玉石山料。
韓家以上三項合計支出五萬四千五百三十匹一等絲綢和二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婼羌左都尉允葛的貿易改為運送估值約為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三斤黃金的三千斤相當四等西夜子合玉玉石籽料到於闐國韓家,韓家在於闐國支付七千五百匹一等絲綢給允葛。
從於闐國韓家直接運往樓蘭城西域長史楊曾的一萬二千斤西域金幣,補充西域長史府和敦煌郡漢軍的財力。
西域百騎部家眷得一百斤西域金幣。
一千三百零二斤三等玉石山料和一百斤三等西夜子合玉石山料估值約十四萬一千零八匹一等絲綢或三萬七千五百七十四斤黃金,由於闐國韓家自留、自出售,經營收入用城鎮建築等雜支費。
由於大秦國常年購買絲綢等,導致本國西域金幣和西域銀幣短缺,疏勒國及以西的七國尚能勉強維持與大秦國的絲綢貿易和收到西域金幣。
同上年,於闐國已搶不到大的訂單,隻拿到一些小訂單,有大訂單也收不到金、銀幣,本年隻收購韓家二萬三千七百七十匹一等絲綢,支付韓家六千三百三十九斤西域金幣,韓家用於支付雜支費和以上支出所缺的三千零四十斤西域金幣。其餘雜支通過多出的粟米兌換。
韓家用本年新產的三十萬匹一等絲綢和疏勒國等七國貿易,並維持玉石貿易。韓家計劃下年再產三十萬匹一等絲綢。
於闐國幾個供給韓家的玉石礦經多年開采也接近枯竭,隨時可能斷供,故不敢多產絲綢。
本年隻將玉石運回西鎮,無西域金幣和西域銀幣。
一斤西域金幣兌十二斤西域銀幣。
本年益州貿易繼續中斷,未能購回二萬匹蜀錦和一萬匹一等蜀絲綢,無收益。韓家的貿易周轉金五萬七千斤西域金幣早已歸入錢庫中。
以平陵縣為中心的三輔各縣大桑田圈:
韓家平陵縣人口一萬零二十人,其它各縣二十三萬二千五百二十六名三輔人。
本年缺口的人力從長安和高陵借用。
本年人口未超過二十五萬,按約定,不用分給鐘繇人口。司隸校尉鐘繇未完成本年向洛陽移民的任務。
三輔各縣大桑田圈總管韓岸、第一副總管王楓、第二副總管趙娥。
擁有七萬五千台織布機,四萬二千零五十四頭耕牛,山草地大於八十四萬一千零八十畝,二十五萬套農具、養蠶等工具以及蠶種,五萬套裝備。
肥田和灌渠費五千六百零七斤西域金幣。
用於一成人口的家庭子女的私塾費二千斤西域金幣。
儲運費四千八百斤西域金幣。
耕種五十七萬一千四百二十九畝桑田,一百一十二萬五千畝粟米良田,十二萬五千畝麻田,三萬一千二百五十畝葛田,菜、豆、瓜、果、葡萄地二十五萬畝。共有田二百一十萬二千六百七十九畝。
本年收獲四百五十萬石粟米。
留給耕牛十六萬八千二百一十六石豆。往年的耕牛食用豆是從分給每家的雜支費裡出錢購買的,大桑田圈用儲豆補給耕牛後,各家可不用出這筆錢,相當於各家增收一大筆錢。
留十八萬零三百六十石粟米給慣於吃粟米的韓家人口,用一百六十七萬四千一百八十七石粟米到市場兌得四百一十八萬五千四百六十八石麥用於圈中各縣人口的口糧。
二百六十萬石粟米投放市場,兌回五萬二千斤西域金幣。
上年庫餘十七萬零一百五十四石粟米和三十萬二千一百三十九石豆。
麻、葛、菜、豆、瓜、果、葡萄除自用外,比涼州畝產量多出五成的部分出售可得十一萬八千九百六十四匹麻,五百九千四百八十二匹葛,十一萬八千九百六十四份菜、豆、瓜、果、葡萄,兌得一萬二千九百八十七斤西域金幣,其中一萬二千八百零二斤西域金幣分給每家做雜支費,補貼家用或修補工具或添置衣物、陶壇等,剩餘的一百八十五斤西域金幣補充儲運費等雜費。
撥二千三百八十五斤西域金幣購得所有人口用食鹽。按約定,隻能向朝廷謁者仆射兼監鹽官裴茂購買河東食鹽。
趙娥引入男勞力,又改進製衣工藝,圈內勞力已能自己製衣,不需要外雇製衣婦人勞力。
五萬名男壯勞力組成二十五校尉部,一支騎兵,二十四支步兵,農閒時訓練不超過半年。步兵每人配一把普通弓、一百枝箭、一把刀,一個盾。
每十個兵每年發一斤西域金幣做為服兵役費和自付維護和補充裝備,共計五千斤西域金幣。
對於百人長、千人長、都尉、校尉共約六百人,每人每年發一斤西域金幣做為服兵役費和自付維護和補充裝備,共計六百斤西域金幣。
這二十五個校尉部不計入聯軍,也不走聯軍預算支出。
在三輔,一畝桑田養蠶出絲可織一匹半的布帛幣。
本年底,收入八十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三匹新布帛幣、五萬二千斤西域金幣。
本年底,三輔各縣大桑田圈淨餘三萬一千六百零八斤西域金幣、八十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三匹新布帛幣,淨餘二十一萬五千六百零七石粟米和十三萬三千九百二十三石豆。上年底的節餘已歸入總賬,除粟米和豆外,在大桑田圈已清零。粟米和豆仍累計。
一個新布帛幣價值一千七百五十錢已被大漢所有州郡接受,整個大漢種桑養蠶重新繁榮。
韓家要員的年終獎勵六百六十八斤西域金幣。
銅錢幣:由於銅錢幣退出流通,無錢幣支出,也無入賬。方城地下倉窖中淨餘三十九億八千九百九十四萬二千零四十五錢。部分錢幣陸續運往長安回爐製銅器。
西鎮布帛幣:加上榆中縣,新地布帛幣新增自產零匹。
長安銅器苑:上繳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八匹新布帛幣。
以陳倉縣為中心的三輔各縣大葡萄田圈:上繳二萬匹新布帛幣。
以平陵縣為中心的三輔各縣大桑田圈的布帛幣:庫餘八十五萬七千一百四十三匹新布帛幣。
所有布帛幣不分織製年月,一律統稱新布帛幣,同價。
西域金幣:韓家免還墊付聯軍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二斤西域金幣,實付四萬七千三百六十五斤西域金幣、九十六萬四千零一匹新布帛幣。
新布帛幣實際總庫餘:零匹。
上年庫餘二十五萬四千一百一十七斤西域金幣和二萬七千六百六十八斤黃金。
加上全年多項雜支,除去已用新布帛幣支付的部分賬目外,韓家共支出十一萬二千九百四十七斤西域金幣。
收入到賬七萬三千零四十八斤西域金幣、零斤黃金和零斤西域銀幣。
長安城銀器苑本年消耗零斤西域銀幣,長安城銀器苑銀庫餘零斤西域銀幣。
加上上年庫餘,扣除所有支出,本年庫餘二十一萬四千二百一十八斤西域金幣和二萬七千六百六十八斤黃金。
本年從庫存中用去價值二千二百七十斤黃金的財寶禮物做饋贈,包括每年通過馬抗贈給馬翼價值五十斤黃金的財寶禮物。允吾庫餘價值五百斤黃金的財寶;陳倉城庫餘價值六百六十九斤黃金的財寶;長安城庫餘價值零斤黃金的財寶。
西鎮留有價值七萬七千斤黃金的白珠(珍珠)、紫金、琥珀、瑪瑙等財寶。
韓遂個人年薪財富累計有八十七斤黃金、一萬二千一百六十三斤西域金幣,錢幣為零。由韓家代管賬目。本年韓遂個人的五銖銅錢幣送往銅器苑製銅器已兌換成西域金幣。
庫剩餘玉石:
價值七十五萬六千五百五十三斤黃金的二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一千四百斤,三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七千斤,四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三萬五千斤。餘七批。
價值四十五萬二千二百六十八斤黃金的一、二、三、四等羊脂白玉山料和一等青玉和青白玉山料。餘六批。
取出價值二萬九千八百四十四斤黃金的相當四等西夜子合玉的玉石籽料四千斤當做運費和一半購青鹽的錢預支付給燒當羌。
庫餘價值七千四百六十一斤黃金的相當四等西夜子合玉的玉石籽料一千斤,每年可新運回三千斤玉石籽料補貨。
庫餘一等絲綢和二等絲綢為零。
閱完賬本,韓遂留成公英督三輔及涼州,自己趕往祖厲。
除夕之夜,韓遂指揮五萬四千大軍渡黃河,進攻武威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