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策是主公退守陳倉,向涼州徐徐撤退,節節抵抗;馬超去渭北襲擾甬道,向安定郡徐徐撤退,節節抵抗;關西八將中三人攻並州上郡,一人護糧道;另四人中三人出武關攻南陽,與劉備夾擊襄陽,一人護糧道,在曹操到南陽時,襄陽已破,與劉備一起北伐,並通知孫權北伐。主公再聯合馬超反攻三輔。
此策對韓遂吸引力很大,十軍各自為戰,但每個主將要有很高超的作戰和判斷能力,否則容易被曹操各個擊破,而且到明年,三輔的糧食全部落入曹操之手,各軍分散,軍糧不濟。另外去武關外的四將是否願意?如果改為吾去南陽,四將去守陳倉,能否守得住?
第三策是一半主力從夏陽渡黃河殺入河東,切斷曹操的糧源,一半主力在三輔各城節節抵抗,拖住曹操的主力十日,其必斷糧。
夏陽縣的船隻有限,一次渡河的部隊人數不足,又無水軍,曹操戰船截斷黃河水道,去河東的部隊就斷糧了。此策最不可取、最冒險。
軍師仍把此策寫入或許是因為曹操和吾方都不會這樣做,一旦真敢冒險,或許會出其致勝。但派誰過河?除非關西十將人人都陷入絕境,否則隻要有一成把握直接決戰可勝,都不會有人願意去冒這個險過河去河東郡,雖然那裡必然空虛,一旦進入,或許如入無人之境,糧食也能搶到。
第四策是一半主力從殺入並州上郡,直奔冀州;另一半主力在三輔、涼州層層抵抗和拖住曹操主力,並負責護衛入並州之軍的糧道,如三輔、涼州的糧食不濟,必要時奪取雍州武威郡獲取軍糧。
此策也不失為良策,韓遂認為去並州隻有派馬超為帥,但馬超人少隻有讓馬超領關西八將前去並州,問題是關西八將在三輔已舒服多年,豈肯聽命馬超去並州?
第五策是全軍退到陳倉一帶堅守,邀張魯加盟出漢中,在陳倉附近決戰,加上張魯的數萬兵力和吾聯軍後方所有兵力,吾軍總數超過曹操一倍。而現如今,曹操軍已到潼關西邊,吾軍已失去潼關支撐點,在潼關決戰已無意義。
韓遂認為此策可選,但關鍵是張魯願不願前來?
這五策,加上已試過的攻弘農之策、馬超移師渭北之策,以及潼關決戰之策,共計八策,韓遂綜合判定,以關西十將及各軍的能力,隻有繼續采用潼關決戰之策,一旦分兵或大遷移,軍心必亂,無策可成事。
韓遂怕一旦戰敗失去陳倉城和成公英,派人去護送成公英撤往顯親縣。
韓遂命關西諸將繼續從各縣將留守的兵的一半調到西南大營,準備決戰。每支前來增援的軍隊都在渭南曹營能看見的距離內通過,以向曹操炫耀援兵源源不斷。
韓遂也將駐守長安的迷瑞和四千羌騎、駐守長陵的迷貴和四千羌騎也調來。但似乎無效,曹操軍無反應。
馬超等將再次到渭南曹營前挑戰,曹操仍拒出戰。
韓遂召開聯軍在場曲長及以上級彆將領會議,眾將商議半天也拿不出辦法。
麴演、田樂、蔣石、陽逵四人提出以防萬一,立刻通知本家族在三輔的人口回遷回金城郡老家西平郡。
韓遂認為不遷為妥,理由是,如勝,遷走還要遷回來,折騰人;如敗,已成曹操之敵,就算退守涼州也遲早守不住,那時反而會被曹操屠城殺光。
假如將家族人口留在三輔,敗了,曹操很可能不會屠城,這些人口就變成大漢子民在三輔的人口,或被曹操遷往其它地方,至少可存活下去;勝了,仍是三輔人。
因此鼓勵眾將要有必勝信念打好此役。
麴演、田樂、蔣石、陽逵四人不從,韓遂也不便阻擋之,隻能聽之任之。
韓遂乾脆通知下去,任各家自定去留,以免自己日後招怨恨。
最後,麴家、田家、蔣家、陽家、閻家、郭家等有莊苑在西平郡的家族讚同回遷,其它金城郡和西平郡原籍的家族都覺得關西盟軍會獲勝而不遷。
商縣縣長程希從京兆傳來消息,藍田到商縣一帶的南山裡有劉雄鳴的餘部,前不久,馬超將劉雄鳴趕跑,劉雄鳴去投靠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派回南山收攏舊部,準備襲擾關西盟軍,結果劉雄鳴部將郭賓等不願意降曹操,挾持劉雄鳴,截留逃往漢中的流民,重新聚眾五千兵,並派人到商縣來表明誠意,願意出兵把守武關道口,不讓曹操的軍隊從南陽犯三輔。
守城兵所留很少,聯軍偏將軍孫威守武關的兵也不多,程希正擔心孫威守不住武關,曹操軍一旦進入武關,商縣縣城是第一個攻打的縣城,故程希已允許郭賓帶兵到武關道口附近的村落駐紮。
馬超、韓遂等欣喜,沒想到這郭汜的部將郭賓關鍵時候起到作用,相當關西盟軍多了五千人馬。
韓遂猜測或許郭賓明白關西盟軍中有不少郭汜的舊部,從某種程度講,心更向著這邊。
韓遂派參軍韓繼去拜見劉雄鳴、郭賓,允諾擊敗曹操後贈送五千斤西域金幣做為助力把守武關的回報。
又命孫威將武關的兵力抽出來,深入南陽郡,襲擾曹操軍據守的襄陽的後方。,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