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成公英湊攏餘部,主力軍難複戰力(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14425 字 10個月前

軍師成公英在顯親忘己忙公務,漸漸走出妻、女失蹤的悲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重整軍隊的事務中。

渭南戰敗後,數月以來,散落和躲藏在民間的聯軍和關西八將的兵,能回來的都已陸續設法返回。死亡將領名單也得到確認。

與上年末計數相比,本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五十五名漢兵和二千七百一十七名羌兵返回,重新加入聯軍。

對於這四千零七十二人,韓家補發給本年的三千六百六十五斤西域金幣的購衣錢和年薪錢,另發十個月的軍糧六萬一千零八十石粟米。

韓家給士兵的待遇仍超過望族及各勢力,故逃散的兵仍有願意回來的,除非家在三輔。

成公英報主公韓遂批準後,二月裡,重新整編全軍:

去除已投馬超的楊千萬部下牙門將楊奎的九百氐騎。

兵力分布為羌兵四萬二千七百一十七人、漢兵八千六百二十七人、胡兵二千五百九十七人,氐兵五百五十一人。

總兵力達五萬四千四百九十二人,韓遂頗為滿意,隻可惜漢兵越打越少,又不敢向涼州望族征兵役,以免望族群起攻之,連涼州都待不下去。

漢兵中精選二千人重建鐵騎。

韓遂本想恢複四千鐵騎,但實在是從近九千人中找不出四千壯漢,隻好暫時重建二千鐵騎。

聯軍中的韓家軍主力一直以古九劍取名。古九劍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淵、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乾將。

最初成軍時,韓遂將墨陽改為夏陽,鄧師改為韓師。現如今,夏陽軍全軍覆沒,夏陽已失,故,改回古劍名“墨陽”。

第一軍,棠溪部:

偏將軍麴演,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焓;

校尉麴冰;

中軍彆部司馬麴光;

都尉麴芮;

彆部司馬麴匡,曲長麴泰、曲長郭佩;

彆部司馬麴威,曲長王署、曲長姚嵩;

都尉麴燦;

彆部司馬麴連,曲長呂盧、曲長馬誌;

彆部司馬麴麥,曲長方山、曲長吳辟。

第二軍,墨陽鐵騎部;

中郎將尉遲鐵,兵力一千漢鐵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張繽;

校尉衛廉;

中軍彆部司馬張都;

都尉沈喬,彆部司馬酈明、馮浠;

都尉羊兆,彆部司馬蔣帕、陰溪;

校尉鐘覺;

都尉焦盛,彆部司馬南譜、翟石;

都尉師曇,彆部司馬祖封、尚成。

陣亡者:校尉滕夏、彆部司馬範委、彆部司馬莊熹。將高陵守備校尉二部將領補上。

第三軍,合伯部:

偏將軍蔣石,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具;

校尉蔣理;

中軍彆部司馬胡富;

都尉蔣貝;

彆部司馬蔣泉,曲長秦徽、曲長姚映;

彆部司馬張繭,曲長馬亮,曲長應湯;

都尉蔣全;

彆部司馬蕭立,曲長陳番、曲長李始;

彆部司馬韋慈,曲長曹珀、曲長毛餘。

第四軍,韓師部:

偏將軍閻行,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科;

校尉閻斌;

中軍彆部司馬竇河;

都尉閻淵;

彆部司馬郭複,曲長錢憧;

彆部司馬馬文;曲長孟賈;

都尉閻安;

彆部司馬萬俊,曲長徐當;

彆部司馬郭駱,曲長祁全。

第五軍,宛馮部;

中郎將韓銅,兵力一千漢鐵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介;

校尉紀牧;

中軍彆部司馬左炅;

都尉於寒;

彆部司馬薛河,曲長孫固;

彆部司馬任飛,曲長涼方;

都尉孫葦;

彆部司馬趙浹,曲長康惠;

彆部司馬餘巨,曲長程戊。

第六軍,虎淵部;

偏將軍田樂,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遵

校尉田矛;

中軍彆部司馬馬涵;

都尉田賀;

彆部司馬劉練,曲長李齊、曲長田斌;

彆部司馬田蜚,曲長竇喜、曲長郭段;

都尉田牟;

彆部司馬田擎,曲長馬奎、曲長趙承;

彆部司馬田儒,曲長竇定、曲長馬輔。

第七軍,太阿部:

偏將軍陽逵,兵力八百漢騎;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壺;

校尉陽蓋;

中軍彆部司馬陽豐;

都尉陽東;

彆部司馬成公飛,曲長李發;

彆部司馬池合,曲長上官虎;

都尉陽珀;

彆部司馬陽琮,曲長彭育;

彆部司馬馬彤,曲長辛預。

第八軍,莫邪部;

偏將軍尉遲延嘉,兵力八百漢騎,暫駐允吾;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韓玦;

校尉朱旺;

中軍彆部司馬白朝;

都尉彭途;

彆部司馬趙發,曲長法愷;

彆部司馬韓汾,曲長耿樂;

都尉蔣雨;

彆部司馬蘇胃,曲長辛柯;

彆部司馬馬壘,曲長樂銳。

陣亡者:校尉韓蘆、都尉萬燁、都尉文程。

第九軍,乾將部;

牙門將李方,兵力八百漢騎,駐防隴西郡;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上官俱;

校尉韓宮;

中軍彆部司馬吳賀;

都尉李環;

彆部司馬李鈞,曲長上官猛;

彆部司馬李萌,曲長藉稼;

都尉韓定;

彆部司馬李甘,曲長雙梧;

彆部司馬李度,曲長韋壺。

陣亡者:原乾將校尉部校尉江茂、都尉韓陟、彆部司馬辛牟、彆部司馬李趣、都尉韓麓、彆部司馬艾岱、彆部司馬王佺。

第十軍,長離川部;

偏將軍韓仁,司隸羌騎部並入。

中軍彆部司馬兼軍需彆部司馬梁緹;

燒當羌兵力七千八百一十六羌騎,司隸羌騎部兵力二千五百羌騎,合計一萬零三百一十六騎。

駐防長離川、隴縣、汧縣的回城、番須口鎮和陽城等地。

燒當羌部;

校尉東伏、麻蓋、滇勻、那具、來申。

司隸羌騎部:

司隸羌騎一部;

校尉王布,兵力五百羌騎;

中軍彆部司馬,空缺;

都尉梁胡,彆部司馬且亮;

都尉良考,彆部司馬梁留。

司隸羌騎二部;

校尉黃發,兵力五百羌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