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不屑的瞥了兒子一眼,這種小心思他還能不知?
回去之後秦慕慕一定爆發,說不定會“殃及池魚”讓自己跟著吃掛落,再把葉麟留在身邊……葉安都不敢想象秦慕慕會不會憤怒的“殺到”成都府,把自己也一鍋端了。
說到底還是自己這些年對葉麟,葉靈這對兒女采用鼓勵教育的結果,雖然鍛煉出了他們相對獨立的人格,但也讓他們的膽子大了很多。
直到現在葉安也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麼錯誤,甚至覺得葉麟依舊是自己這輩子最成功的“作品”。
當然,至於這小子回到興慶府之後所要麵對他母親的怒火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要把這小子攆回去,但卻不是現在,該給秦慕慕去信好好解釋一下葉麟出格的行為,同時也把蜀中的進展向大政府做一次詳細的通報。
算算時間,大宋也差不多該知道蜀中的情況了,西烈軍與懷遠軍的精銳也已經抵達各個重要關隘。
在蜀中鐵板一塊的情況下,大宋在廣南內亂的情況下想要分兵攻伐蜀中完全不現實。
朝堂之上的名臣和有識之士不是沒有,但很多時候依舊延續了真宗朝的綏靖政策。
澶淵之戰看似大宋贏了,可給整個大宋王朝開了一個壞頭,妥協,姑息,退讓成了常態。
眼下的廣南之亂便已經體現了這一點,廣南之地大部分的州府官員幾乎是不戰而逃,能夠抵抗儂智高入侵的地方長官寥寥無幾。
更何況是相對富裕的蜀中之地,蜀中的官員幾乎在河西的拉攏腐蝕下快速的投誠,彆以為這些人不想反對,連文人學者中都有保守派站出來反對,官吏為何會置若罔聞?
事實上則是這些官員知道,若不能被河西所用,則會被河西所毀滅,戰爭一旦抵達,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不如在悄然之中進行轉變,若河西能夠撐住大宋的壓力,那他們就不會有事,還能被河西所用,若河西撐不住,那他們也能理所當然的回到大宋的統治之下,麵對強大的河西,誰有能說他們什麼?
重要的是當下不能反對,否則無論河西在蜀中能否統治下去,第一個倒黴的一定是他們!
葉安太了解這些狡猾官員們心中的想法了,隻要不損害他們的利益,給誰做官,給誰管理蜀中都是一樣的。
因為現在的河西依舊屬於漢家政權,而非外族蠻夷。
葉安並不知道的是,蜀中淪陷的消息傳到開封府立刻就被相公文彥博給封鎖了,真正了解蜀中情況的隻有兩府相公,就連大宋官家趙禎也並不知曉。
此時的大宋已經騎虎難下,朝廷一麵調兵遣將,派遣王堯臣與楊文廣率北方禁軍南下,一麵將朝廷的重心向南方轉移,將大量經驗豐富的官員委任為南方的地方官,以維係大宋的統治,壓製地方上的反抗力量。
沒錯,在儂智高起兵後,大宋南方各地的造反又壓不住了,雖然規模不大,但影響極為惡劣。
王堯臣身為樞密副使,自然責無旁貸的南下,以他為帥,以楊文廣為先鋒去平定廣南之亂。
隻不過在他離開後,蜀中歸於河西的消息才傳到開封府……,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