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初窺朝政(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895 字 12個月前

此時他才明白,在大宋至高權力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並且兩府相公同樣也有反對的權利。

而站在葉安身邊的杜衍仿佛並不關心自己的前途,隻是微微皺眉的站在那裡,眼神也是直勾勾的看著地麵上的青磚,仿佛在思索什麼出神。

對於這種事關自己前途的朝會還能考慮其他事情的人,葉安是比較佩服的,杜衍算是少數給他留下極好印象的朝臣,甚至比晏殊給他留下的印象還要好。

今日隻有呂夷簡一位相公押班,所以幾乎是他的主場,接連不斷的向劉娥奏報且都事關官員調動,很難想像他這個年歲的老人還能有這般的精力。

劉娥已然是招架不住,官員的調動不光要知道此人的勘磨,政績,還要知道這人的背景,資曆甚至是出自誰的門下,哪有那麼容易便決定的事情?

劉娥隻能道:“若呂相公還有雜務,便當留身奏事,或回中書門下擬定奏疏,上劄子給官家和本宮。”

“臣遵聖人諭!”

葉安明顯感覺到呂夷簡被“降維打擊”後把“聖人”二字咬的特彆清楚………………

隨著呂夷簡的上奏結束,其他朝臣也大多是奏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讓葉安看到了大宋管理製度的真麵目。

很難想像這個封建王朝已經出現了如此功能齊全,大小兼顧的行政係統。

東京城中的街道規劃,百姓們的出行,來自蜀中的商賈貨物滯留,南方糧食的運輸,等等這些幾乎都被朝臣們上奏了。

而其中一部分是劉娥下旨,另一部分則是由趙禎下旨,這顯然是劉娥在給趙禎曆練的機會,也是在給朝臣們“定心丸”吃。

小事情在官署衙門中就能解決,根本就沒必要在朝堂上拿出來讓劉娥和趙禎費心,能夠在朝堂上被提及的事情都不是小事,一樁樁一件件都關乎到大宋的國計民生,不可有一點怠慢。

這已經是古人能夠想到最利於管理國家的辦法了,彆說這種政體和官製的效率低下,在沒有遠程通信的時代這已經是最高效的,不是光靠嘴炮便能解決的事情。

相比同時代其他文明的政治體係和製度,無疑漢家文明更加先進,事實上從漢家文明出現開始,一直到明朝,這樣的政治體係都是吊打其他文明的存在。

唯一和葉安有關係的一件便是朝會上公布了鎖廳試的消息,並且還有其中的各種規矩和要求,今年還是考的策論,並且要求與北朝有關。

不用說這是劉娥在轉移矛盾,把朝臣與她之間的矛盾想要通過策論的方式轉移到北方…………

葉安微微感歎,劉娥這招非常的高明,策論不同於詩詞歌賦,需要有一定的才華和文筆,當然眼光也不能差,論點,論據,論證都要存在,如此才能寫出一篇讓人拍案叫絕的策論來。

現在題目有了,葉安心中反而踏實下來,之前一直說是隨便發揮的,沒想到還是關於遼朝,這就讓葉安大呼運氣。

自己能寫出後世那種規整的論文,但在這個時代,自己的策論卻不一定寫的精彩。

好在可以借鑒的名師大家實在太多,而《六國論便是其中極好的一篇,對於葉安這種實用主義者來說,拿來用完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