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做的風險無異於引狼入室,所以無論葉安怎麼勸說,都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有一個大能出來為這件事,為葉安的計劃“背書”。
大能是誰?唯有劉娥,除了她便是中書門下的相公們前來背書也是無用,因為相公們自己都承擔不起失敗的嚴重後果。
葉安並不後悔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他們,這在他的預料之中,隻是未曾想這個時代的人求穩之心比後世還要重,如果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就是那句話“哪怕萬分之一的失敗幾率,也是承受不起的。”
在葉安看來,這麼做不光能穩定環州,甚至能對甘涼二州起到保護作用,甘涼二州才是重中之重啊!
心中有些憤怒,還有些無奈,之前他想過暫不提此時,待到了環州之後在同三人商議,可時間緊迫,若是大宋這邊在環州推進的很順利,西羌人的作亂被平定,他想要成事的機會便更加渺茫。
唯有先把計劃詳細告知三人,再以計劃行事,才能做到誘敵深入的可能,才能早做打算給予黨項人以重創。
因為葉安知道,大宋未來的戰爭更多的是與黨項人進行的,雙方之間的較量要遠比宋遼之間的較量要多得多。
最倒黴的是,宋與黨項之間的戰爭小勝不斷,但大勝卻沒有一個,仿佛是一種魔咒般圍繞在宋帝國的上空。
大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無法與盛唐相比,無法與強漢相爭,但不得不承認這依舊是一個漢家文明中的強大王朝,要比五代十國強大的多。
至於黨項,不過是當時的一個規模不大不小的部族,得了唐王朝的允許在西北留居下來而已,從李德明的姓氏便可看出黨項的來曆。
但就是這般的情況下,黨項卻能屢次戰勝大宋這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麵遠超於他的帝國,這在葉安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畢竟戰爭不光打的是兵力,更多的是在比拚兩國的綜合國力。按照大宋的體量來說,應該沒有那個文明能夠碾壓它,可現實就是如此的魔幻。
以環州極其附近所屬的駐軍,根本就不需朝廷派出體量安撫使和節度使去乾涉,應該在西羌人作亂的開始便被當地駐軍鎮壓。
而環州的守軍呢?非但沒有鎮壓的住,反而是當地駐軍都監趙士隆、都指揮使杜澄等人殉難。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也難怪朝廷震動,連西羌人都對付不了,如何對付黨項人?!
而這也是大宋軍政的弊端之一,對付外敵還算可以,畢竟外敵入侵便是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下場,可麵對內部敵人,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和狂傲無比的姿態來應對。
總認為蠻夷蕃部不過是土雞瓦狗,可現實狠狠地給了大宋一擊,西羌人群聚而攻,數坐軍寨城池陷落,堪比黨項入侵。
環州的守軍忘了,黨項也曾經是歸附漢家文明的蕃部之一………………
長歌當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