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血肉磨盤(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806 字 11個月前

這是拋射打擊,清平關上的宋軍將士一共六排,每隔一排分為一組,一組三排,如此便有兩組人,一組設計,一組上弦,必須按照指揮進行輪換不得有誤!

軍令如山,在葉安的訓練和指揮下,射擊的間隙被調整到最快,人數也被調整到了最佳,如若是喜平關的城牆能夠容納的下,最好應該是三排三連擊,如此箭矢的攢射速度一定會更上一層台階,以至於對士兵的體力消耗也會成倍降低。

自古以來攻城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相比之下,關隘比城池更加難以攻克,因為這裡不需要肩負太多的城市功能,相反防守才是它的本職所在。

城中沒有那麼多的民房民舍,隻是些簡單的房子以用來收容關隘附近的百姓,以免其遭到外族的屠戮而已。

所以清平關相比尋常的軍寨,軍鎮,城池更加的容易防守,身上的負擔更小。

數萬西羌亂軍就在清平關外,而關內的所有人已經被發動起來,即便是躲避在此的漢家百姓在城中穿梭運送物資的同時幫忙準備後勤。

葉安甚至看見孩童也在大人的隊伍中幫著搬運箭矢,甚至是滾石檑木,而在大人眼中,這些孩子已經不再是“孩子”了。

城牆上士兵的不斷攢射對箭矢的消耗很大,而且弩箭和弓箭的箭矢規格並不相同,弩箭短小些,但硬度較強,弓箭細長但柔韌度頗高,兩者並不通用。

一邊是大量的消耗,另一邊就需要大量的補充,好在清平關中有有著相當規模的箭矢儲備,約有十萬發,其中弩箭四萬,弓箭六萬,但即便是這樣的儲備對於消耗驚人的宋軍來說依舊是不夠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邊使用一邊製造,而清平關中的木料不是不缺的,即便是前麵的樹林被燒毀,但清平關的北麵卻有著大量的樹林。

沒錯清平關在九連山的山穀之中,如同函穀關一樣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是關隘而不是一座城池,需要擔心的也僅僅是對麵的敵人,而非背後的敵人。

用沙聞天的話來說,除非是青崗峽的西羌援兵殺過,否則清平關隻需抵擋麵前的西羌諸部便好。

九連山很地勢奇特,清平關之前隻有一片樹林還在之前的交戰中被西羌人自己給燒了,而關後便是九連山,樹木繁茂不缺木材。

這也導致西羌諸部的人馬無法獲取足夠的木材製造攻城器械,墨子:備城門中記載“民室杵木瓦石,可以蓋城之備者,儘上之,不從令者斬!”

所以早在葉安抵達之前,沙聞天便已經把關外的村莊,建築全部拆毀,並把木料運到了關內,百姓也被遷移至此。

西羌諸部兵馬想要製造攻城器械,便必須要前往樹木茂盛的地方砍伐加工才能製作出來,這樣一來大大的降低了對清平關的威脅。

在葉安看來這便是沙聞天作為守關令的本事。

攻城戰就是一場消耗戰,消耗的是軍械和人命,清平關的城牆才是真正的“血肉磨盤”宋軍與西羌諸部兵馬在這裡展開了一場生死鏖戰。

這才是高牆內外,矛盾相接,勝負難料的戰爭,西羌諸部兵馬占據了絕對優勢,而宋軍卻有地勢之利,訓練有素的士兵,雙方也算是旗鼓相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