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意在何為?(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826 字 11個月前

嵬名山遇按照戰場上的規矩派人頂著代表黨項的羊骨大旗前往葫蘆口,他還有著一份私心,悄悄命令自己的親信作為使者並讓他求見葉安看一眼被俘的嵬名博山。

但未曾想自己並沒有等到宋軍妥協的消息,而是使者碩大的頭顱和一封信。

親信的仆從憤怒的表明了宋軍的態度:“宋人斥我黨項使者,曰其為本為大宋藩屬,卻染指宋土,如今又想攻伐西羌,縱使西羌有過也該宋廷治其罪,我等不可逾越王法!”

嵬名山遇臉色鐵青,但還是壓著火氣問到:“嵬名博山可還安好?”

“安好,宋人並未對其動手,小人還見到了嵬名博山,隻是依舊是階下之囚,這是雲中郡侯的手書。”

嵬名山遇看了一眼書信不敢接過來,他是沒想到葉安居然會給自己來信的,萬一裡麵是挑撥離間的話語,自己可就無法麵對李德明了。

事實上被斬首的使者已經是葉安的答案,嵬名山遇知道這封書信自己不得不接,裡麵的話也必然是與自己謀劃有關的。

短短一瞬間嵬名山遇便有了決斷,不做痕跡的接過書信,仆從倒也是聰明,站在嵬名山遇的對麵旁人根本就看不見那封被折起來的書信。

葉安的態度便表明了一切,大宋絕不會放棄西羌,當然也不會給黨項人以挑唆大宋與西羌之間關係的機會。

當嵬名山遇把葉安的態度轉告給李德明的時候,李德明並無意外,隻是淡淡的說了句:“那就進攻吧!我等還是打著助大宋平定西羌之亂的名義動手,至於這些宋軍死傷便歸咎於其攻伐我黨項才遭反噬!非我之願也!”

栽贓這件事李德明算是手到擒來,這套說辭非常合適,畢竟他已經派出過使者同葉安交涉,代表了他並不願與宋軍作戰。

入夜之時黨項大軍發動了進攻,步跋子身穿藤甲手持藤牌在葫蘆口的山路上飛快前進,但很快無數的陷馬坑,鐵蒺藜讓他們降下了速度。

城牆上的宋軍終於發現了他們的存在,黑夜之中唯一能聽見的隻有箭矢的呼嘯聲,以及火箭在空中滑過的弧度。

火箭並不多,但卻足以引燃地上的乾草點亮大部分的戰場,宋人的弓弩向來強悍,但箭雨並沒有阻擋步跋子的腳步,他們高舉藤牌繼續向前,打掃地上的鐵蒺藜,同時填補陷馬坑。

悍不畏死足以形容他們的戰力,便是城牆上的宋軍都不由得感歎他們的彪悍。

步跋子多出自橫山部落,依附於黨項人而生活,對黨項幾乎唯命是從,沒辦法因為黨項太過強大,壟斷了他們一切的生活所需。

他們不像西羌人可以依附大宋,獲取土地耕種,或是在平原上放牧為生,他們隻能在弱肉強食的橫山依靠黨項人的憐憫過活。

雖然地位不高,但李德明對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卻會給出非常豐厚的賞賜,時間長了,這種習慣便成為荒謬的製度,橫山部族的青壯便會自覺前往黨項成為步跋子,以戰功來養家糊口

兩千悍不畏死的步跋子最終衝到了城牆下,宋軍頑強抵抗,各種守城的器械如同不要錢一般往下投擲,但最多的還是滾石檑木。

青崗峽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石頭和木材,粗壯的檑木在空中打著晃的往下砸去,如此高的距離被砸到基本上便是吐血的下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