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夏收的土豆(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723 字 11個月前

劉娥從來都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婦人,相反她在宮中的時間長了,政治嗅覺上的敏銳非一般人能夠相比。

在她的眼中,這些黃澄澄的土豆已經不再是土豆,不再是可供人吃的糧食,而是維係自己聲望的好手段。

畝產三千多斤,東京城外的這些種植土豆的農戶有多少畝土地?千畝!

她在得到司農寺與三司聯合統計的數據後便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尤其是在看到範雍顫抖著雙手一遍遍的和對過數字後,更是明白土豆對大宋的意義。

整整三百二十八萬又七百一十五斤,三萬五千多石的土豆,也難怪以範雍這般老成持重的三司使也會有激動到顫抖的時候,這個數字太過嚇人。

這還隻是夏收的產量,若是加上秋收又有多少,若是東京城外的土地都種植這些土豆產量又是多少,她已不敢想象。

之所以豪氣的高價收購這些土豆,那是因為彆的地方急需糧食啊!

每年川陝四路的糧食都是緊缺的,賦稅又重,以至於不少農人逃進山裡做起了山民,人口流失的厲害,朝廷若是減免蜀中的賦稅,便會擔心蜀中太過強大,增加賦稅同樣也是逼得人家作亂。

所以朝廷每年都把川陝四路壓的半死不活,既不會逼得百姓造反,又把他們壓榨的沒有多少財富。

蜀中為何多商人?還不被逼得,劉娥深知這是從太宗便開始的疲民之策。

但現在她的機會來了,籠絡人心的機會來了,蜀中每年的糧價都是極高的所在,每石糧食甚至超過了五百文的高價。

今年成都府傳來消息,從春日裡開始蜀中便連降大雨,山洪多發,糧食必定減產甚多,提前奏請朝廷賑濟,並減免賦稅。

這對常以天府之國相稱的蜀中幾乎是難以理解的事情,但劉娥知曉蜀中的糧食多被大戶壟斷,這些大戶的背後有很大程度上與朝廷有關。

劉娥深知這是國朝之策,蜀中地勢奇險,易守難攻,一旦糧食富足,出川的商人賺取大量財富,若有一天蜀中大亂,朝廷怕是要花費更多的代價才能重新奪回蜀中。

但這並不影響自己對蜀中施恩的機會,說到底蜀中的百姓還是大宋的子民,此時施以援手供給糧食自然是好事。

蜀中缺少糧食,但隻要朝廷運去足夠的糧食,便能遏製因缺糧而造反的可能,如此一來每年運糧蜀中不光能給朝廷掙到錢,還能遏製蜀中豈不一舉兩得?!

二百五十文一石的價格收購土豆,再以四百石的價格售賣給蜀中,這樣的價格相對於蜀中五百問一石的糧價來說已經是非常便宜的了。

三萬石的土豆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運抵蜀中,為保蜀中度過這場饑荒,劉娥下旨免去了成都府以及附近受災州府的夏稅,讓他們暫度饑荒,待朝廷的糧食運到,自然可解燃眉之急。

雖然三萬石的土豆不多,可以大幅減少其他糧食的所需啊!

這才僅僅是千畝地種出的土豆,若是有更多的土地種下土豆,秋收的時候是一副怎樣壯觀的景象,想到這些劉娥做夢都能笑出聲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