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土製高爐”(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813 字 2024-04-21

學堂中滿是孩子們的念書聲,格物院中滿是討論器具改造的聲音,遠處的鐵器廠黑煙滾滾,錘擊的聲音時而出現,而在鐵器廠的邊上則是新劃分出來的冶鐵作坊。

冶鐵一項是鐵器鍛造中的重中之重,普惠莊的匠人們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提高鐵器強度與柔韌性,同時兼具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現在看來不光鐵器鍛造有了不錯的進展,連冶鐵也發生了改變,當初自己給出的建議也終於被采納,高高豎起的煙囪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冶鐵作坊匠人老韓的帶領下,葉安終於瞧見匠人們根據自己的建議所造出的簡易高爐,說是高爐實在有些誇張,隻能說是土法高爐。

但即便如此也比原始的冶鐵技術先進不知多少,這種高爐內鋪滿了特殊黏土所製造出的耐火磚,這個時代的人已經知道高嶺土的作用,製造耐火磚並非難事。

高爐上有三個口子,一個大的倆個小的,小的自然是用來排放高爐氣體的,而大的則是投料所用。

匠人們將鐵礦石,焦炭,石灰石按照先後順序投入其中,而下麵則是在點燃之後進行鼓風作業。

巨大的風輪被幾個壯漢推動起來,倆個入風口便開始瘋狂向內管束空氣,並且這些空氣還是被加熱過的。

站在高爐的邊上,便能聽見爐膛內的劇烈反映,葉安甚至擔心這土質高爐的強度不夠炸膛了,但好在反應時間並不長,很快便隻剩下燃燒的聲音。

投料的間隔有著相當嚴格的把控,經驗豐富的匠人站在爐膛邊上聽著內裡的聲音,不要小看這個時代的匠人,他們有著自己的冶煉經驗,並且相當可靠。

在不知不覺中葉安便在這高爐旁站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四周的匠人們大喊:“出料了,鐵水出來了!”

葉安立刻回過神來,緊緊地盯著下方的出鐵口,隨著一個大鐵鉤的勾起,出鐵口的巨大鐵塊在絞盤的作用下被緩緩升起,這樣的設計不得不說是相當巧妙,一旦有意外便能迅速放下鐵塊封堵出鐵口。

黃橙橙的鐵水流出後,一群人便迅速推動運槽,將鐵水推向鑄造作坊,倆個作坊幾乎是連在一起,為的便是方便鑄形,省去切割的麻煩。

而鐵渣則是從出渣口流出,葉安對這種分離技術非常好奇,於是老韓便把負責高爐的匠人們都尋來,讓他們講個清楚,但他們隻是知道石灰能分離鐵渣,但具體原因卻不知是什麼。

當然匠人們也知道鐵水密度與鐵渣密度不同,鐵水先流出而鐵渣則在上麵最後流出,所以這高爐隻有一個出鐵口,並無出渣口,鐵渣是在鐵水流儘之後流出的。

如此一來每一次啟用高爐都要在出渣後對出鐵口進行清理,於是葉安便對匠人們提出自己的建議:“等高爐冷了再派人下去清理,費時費力,為何不在高處設置一個出渣口,提前將鐵渣派出,就算浪費一些鐵水也無關緊要,畢竟相比效率提升浪費的鐵水又值幾個錢?如此一來出鐵口放出的便僅有鐵水了不是?”

雖然是簡單的一個改進,但卻讓匠人們眼前一亮,他們之前一直在想著如何讓高爐更加劇烈的燃燒,以及如何讓高爐便的更大,容量更多,但卻並未想到過另設一個出渣口的想法!

葉安搖了搖頭,這不是什麼高深的法門,隻不過是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已,無論是普惠商號還是普惠莊,都需要新學人才,格物之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