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青塘城與角廝羅(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973 字 11個月前

八百騎兵已經能算作是千騎了,即便是葉安瘋狂擴軍,騎兵的數量依舊增長緩慢,騎兵不同於步兵,需要嫻熟的馬功夫和作戰經驗。

從士兵的選拔到配備武裝,從日常訓練到外出巡邊,這些騎兵都是用血汗澆築出來的。

畢竟是這個時代的最高戰力, 想想那個在草原崛起的黃金家族以及其麾下的蒙古鐵騎,葉安心中的緊迫感便讓他坐立不安。

所以他對騎兵的發展和培養十分重視,當然也對反騎兵作戰更加重視。

震武軍按照葉安的軍令佯攻青塘吐蕃所占據的宗哥城,隻不過更多的時候圍而不攻,連吐蕃人都能看出這是在佯攻,自然也就沒有從積石軍撤軍。

在他們看來, 宗哥城的吐蕃勇士已經足夠抵擋宋軍的了。

但吐蕃人並不知道, 在他們的西北古骨龍城之下, 一對騎兵借著夜色悄然而過,古骨龍城中的吐蕃士兵並沒有發現遠處的騎兵,在腳底下墊了棉布包的馬匹隻要不疾馳起來,聲音並不大。

過了古骨龍城,丁小乙便下令全軍休整,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犛牛城,綏邊寨,保塞寨連成一線,阻擋了他們前往青塘城的道路。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從中穿插而過,便需要一場奇襲來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想想西寧州的震武軍,丁小乙便果斷放棄了這個念頭,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這八百人中挑選精銳去襲擊綏邊寨。

八百重裝騎兵在青塘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分兵三百卻是稍稍有些薄弱,但這三百騎兵配備了大量的火藥彈,他們不是要進攻綏邊寨,而是一場佯攻而已。

火藥彈在這個時代的作戰意義還不是很大,但威懾作用卻是相當不錯。

強烈的爆炸聲和重裝騎兵的馬蹄聲讓綏邊寨的吐蕃人瑟瑟發抖, 他們可相信眼前的這支鋼鐵洪流是宋軍。

連夜便向最近的犛牛城發出了求援的警訊,而犛牛城這邊在收到警訊後,也是立刻派兵支援,不是他們有多著急,而是犛牛城與綏邊寨乃是一條繩的螞蚱。

犛牛城並不大,說是一座城實則隻是吐蕃人的聚集地而已,四周用柵欄圍連個城門都沒有。

一旦綏邊寨出了什麼問題,犛牛城隻能出兵反擊,而無法固守。

但犛牛城的吐蕃人並不知道,在他們派出援軍的向東解綏邊寨之圍的時候,同樣一大隊騎兵卻衝著相反方向而去。

丁小乙率軍以的速度通過犛牛城的勢力範圍,繼而在三十裡處急轉向南而去,隻不過倆個時辰的功夫便到了青塘城外。

青塘城是青塘吐蕃曆時數年修建的城池,但受限於青塘的地理位置和原料,城牆低矮不說,連城門隻是用簡單的粗木製作。

這樣的城池防禦一般的遊騎,輕騎也還勉強,但對於武裝到牙齒的驍騎營來說就有些不夠看的了。

對於吐蕃人來說,城防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城池更多的是起到一種聚攏作用,同時也作為吐蕃民族的凝聚力。

在青塘城外有很多帳篷簇擁,如同眾星拱月一般,而這是青塘吐蕃的習慣。

葉安交給丁小乙的情報很清楚,角廝羅被論逋溫逋奇囚禁在青塘城的讚普宮殿中,隻是不知具體位置。

穀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