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韜光養晦(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652 字 11個月前

“你說了這麼多,便是要告訴老夫你普惠商號的貨物中有很多都是出自格物之學的手筆,就比如這瓷器?”

範仲淹麵帶微笑,實則是在試探。

葉安當然是來者不拒,笑著點了點頭道:“範公高見,就是有了格物之學的幫助,我普惠商號的貨物才能生產的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普惠商號一直想要開遍大宋的每一個州府,隻是一直被小子約束而已,為此掌櫃大會上沒少被商號的掌櫃們指摘嘞!”

“掌櫃大會?!那是什麼東西?為何能在每個州府開設商號又不去做?雖說比不上東京城,可進項也不少嘞!”

吳遵路在邊上有些好奇的開口,但說著說著他的臉色就變了。

小心的試探道:“這麼說來你這普惠商號能滿足各州府所需?如此是該約束一番,否則你一家獨大,彆人還有何活路嘞!”

但範仲淹卻是神色駭然,吳遵路看到的隻是普惠商號恐怖的擴張速度,而他卻是看到了其恐怖的生產能力,若是真如葉安所說,以普惠商號的手段很可能會壟斷整個大宋的生產!

屆時各個州府無論大小都會開遍普惠商號的店鋪,天下多少人要仰仗這個小小的商號過活?

那場景範仲淹便是想想都覺頭皮發麻,這不是他的憑空臆測,而是真的能發生,以葉安的能力,以普惠商號的財力,若是不加以約束,很可能會出現一個連朝廷都無法控製的巨無霸。

就算是眼下,普惠商號的規模和稅收對於朝廷來說已算是尾大不掉,好在是掌握在葉安手中,也有曹家和李家的乾股在,否則這個商號很可能成為大宋的另一個問題!

如果這一切都是來自於格物之學,那這學問也太可怕了些,好在葉安並不是個敝掃自珍的人,現在他在推廣他的格物之學,對大宋來說乃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範仲淹看了看街麵上的格物學者,在看了看那些更加崇尚格物之學的百姓,忽然之間他仿佛看到了格物之學的未來。

儒學的道理是很難在平民百姓麵前講得通的,但格物之學不同,更接近百姓的生活,許多小道理就在百姓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有些甚至算不上是深奧,而百姓們對這些東西往往是喜聞樂見的。

儒學從根本上就不是平民之學,許多大道理要學習多年才能領悟,儒家經典更不是尋常識字的百姓能夠認識的,何況平民百姓中更多的是不識字的人……

但格物之學不同,這些格物學者通過一些簡單的小常識便能將一個道理講明白,甚至還能延續出來,這就是儒學所難以做到的,平民化。

最關鍵的是,這種方式連範仲淹自己看了都覺新奇,而邊上的吳遵路已經開始自己用茶杯做實驗了。

“這格物之學還真是奧妙,如若推廣可為是開啟民智的一大好事啊!”

吳遵路看著百姓們的模樣頗為感慨,如果百姓的民智開啟,那白蓮社這種邪門歪道便無處遁形了,誰還會信那東西。

可這話落在範仲淹的耳朵裡,便是洪鐘大呂的鳴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