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葉安與秦慕慕達成的共識,兩人很早就發現了商號的問題,秦慕慕更是在這次葉安南下之後於書信中留下密文交談。
現在的葉安算是缺兵少將,唯一能用的便是保靜軍的劉釗,其他各軍的指揮使來了之後,幾乎是一麵倒的在哭窮。
江淮經略使衙門不過是在通州的臨時衙門而已,但就算如此也不是一般人能進的,經略使乃是地方上路一級的軍事長官,否則也不會以帥司來稱呼。
這幾天葉安的帥司很忙,來自各州府的節鎮軍指揮使陸續抵達了通州,其實經略使與安撫使的職權差不多,甚至在行政權力上還有重疊部份。
趙禎下旨提拔葉安為經略使,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葉安一個足夠大的名聲,畢竟是剿滅白蓮社匪眾之事,廂軍的水平他也知曉,多少還是要給自己的這位先生以照顧。
隻不過這種照顧卻被張士遜所利用,在他看來當葉安與範仲淹兩人職權重疊的時候,那就必然會發生矛盾……
但實際上葉安與範仲淹之間並沒有任何矛盾,因為從一開始兩人便分工不同,老範主要負責政務之事,而葉安除了提供幫助之外,便從來沒有想過爭權奪利。
現在他負責軍政,那便更是與老範之間職權清晰,葉安從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尤其是對老範,爭權奪利的事情他乾不出來。
張士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自己打壓年輕後輩,忌憚宋綬的才華,便也覺得老範也會如此,事實上恰恰相反,兩人之間以算是忘年交的親厚。
朝中的算計還是有的,張士遜看上去挺正派的一個人,但對於後輩的打壓卻從來不遺餘力,原因分簡單,因為他的能力實在算不上出眾。
無論是為趙禎講學,亦或是處理政事隻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出彩或是讓人佩服的舉措,往好了說是老成持重,往壞了說便是乏善可陳。
於是乎他便對年輕且有能力的官員極為苛刻與不待見,以免顯得自己素食餐位。
可事實上朝中官員誰不知道他的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存在隻是為了讓官家親政之時朝堂穩定些,等過個一年便沒有他張士遜什麼事了。
這時候真正聰明的做法不是得罪那些後起之秀的年輕人,恰恰相反而於是應該自己懂得收斂,懂得急流勇退。
對於張士遜的打擊報複,葉安沒放在眼裡,廂軍也是軍,隻要調教得當依舊能夠有大用。
眼下江淮路各州府廂軍指揮使的抵達也在葉安的計劃之中,召他們前來並非為了讓他們出兵剿滅當地的白蓮社,相反而是給他們削減兵額。
削減廂軍的兵額就等同於減少廂軍的兵餉,畢竟朝廷每年發放的兵餉都是按照各軍兵額數量來的,兵額越少,兵餉自然也越少。
但詭異的是,這些廂軍指揮使幾乎都是哭喪著臉來,高高興興的離開,看的範仲淹與吳遵路一頭霧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