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對付沒有重裝以及騎兵的匪寇並非難事,何況廂禁軍的武裝力量得到了朝廷大力支持。
在這些大宋官員的認知中,操練固然重要,但武器裝備更加重要。
廂軍比之禁軍在書麵上缺少最多的東西便是武器裝備,因為他們並沒有軍事任務,現在不同了,葉安的廂禁軍不再是尋常廂軍,而是一支要比肩禁軍的存在,既然如此填補上他們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不就好了?
文臣哪裡知道戰爭要比想象中複雜的多,軍隊的管理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這是缺少大量技術手段的冷兵器戰爭時代,想要統籌指揮好一支軍隊多需大量的時間,精力,耐性,技術裝備,後勤補給,軍事素養訓練缺一不可,更要求主帥擁有相當高明的戰略眼光於臨場應變能力。
戰陣的規劃,士兵之間的配合,後勤的補給,這些都還隻是領兵之道中最基礎的。
想要提高廂禁軍的戰力,訓練才是重中之重,對於這群人的訓練葉安不敢有絲毫放鬆,但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
廂軍戰力底下不是身體素質所決定的,而是態度。
從他們列入廂軍序列開始,這群人便沒有了上進之心,他們和鐵牛不同,鐵牛的家世擺在那裡,他父親好歹也是大宋的軍官,深知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就必須從廂軍前往升為禁軍。
但其他廂軍不同,他們其中大多數都是災民或是罪囚,廂軍的待遇不能說一點沒有,隻能說沒有一點。
這些人能勉強保持溫飽就不錯了,有些人還要服苦役,稍微好一點的會去守城門。
現在的廂禁軍和過去的廂軍完全不同,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而能主動參加廂禁軍的人多多少少不安於現狀想要拚上一拚,當然其中不乏有一些是衝著葉安的名頭來的。
在大宋他就是軍神的代名詞,沒有那個將軍能有他那般的戰功,有沒有哪位將帥能訓練出一支支擊敗黨項人的軍隊。
這是他們的信心來源,之所以成為廂禁軍就是奔著建功立業去的,於是這些人的訓練不可謂不刻苦,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
葉安身邊的老兵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教官,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都頭、副都頭、由他們暫代,這是經過趙禎批準並報備樞密院的,待大軍成軍那一天,他們便會卸除職務,由本軍出眾者擔任。
到時候一切憑的都是真本事,隻有這樣在軍中才能服眾,所以將士們對這一決定並無任何疑議或是不滿,訓練的也更加刻苦。
人就是這樣簡單,隻要能給他比過去更好的生活並給他一個盼頭就會充滿乾勁,誰都希望過得更好些。
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期盼也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雖然這些廂禁軍並不明白,但葉安卻非常欣慰,也更加充滿希望。
從接收江淮廂軍的改編開始他就充滿壓力,畢竟廂軍名聲在外,在葉安的認知中簡直就是爛泥般的存在,東京城的廂軍他不是沒見過,何況是地方上的廂軍?
一開始他也是失望的,但漸漸的他發現,這群人不是爛泥,隻是對生活和前途徹底失望,當一個改頭換麵重新做人的機會出現時,他們比誰都更希望抓住這個機遇死死不肯撒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