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武裝起來去剿匪(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906 字 12個月前

流民也叫逃戶,他們不在民籍,自然也就不用交稅,他們的存在是時代的悲哀和無奈,彆以為這些人能過上世外桃源的生活,自從他們成為流民的第一天開始,便永遠的失去了作為宋人的權利。

雖然不用納稅,但官府也不承認他們的地位,一旦入城便被會抓進大牢,要知道封建王朝對人的控製十分執著,這些人一旦進入大牢之中,男人女人便形同奴隸,生死都不由得自己掌控,乃是實打實的賤籍,甚至比樂籍,世仆,甚至是丐戶還要低賤。

至於山匪,流寇,那直接便是罪犯,對於這種罪犯,大宋的官方態度是相當惡劣的,要麼便不要落在官府的手中,否則一定梟首示眾。

不同於其他的死刑犯,山匪流寇對尋常百姓造成的傷害太大,也是朝廷德政缺失的體現,為了震懾宵小,也為了證明朝廷的決心,隻要抓到不用等提刑司複議,皇帝勾決便能誅殺。

於是葉安便將要目標瞄準了這些匪寇,用他們練手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廂禁軍所要麵對的將會是白蓮社的妖人,這些人的凶悍他已經見識過了,不是眼下廂禁軍所能匹敵。

第二天範仲淹和吳遵路便瞧見葉安帶著這支剛剛組建沒多久的廂禁軍離開了大營,他們的目標是滁州九鬥山的匪寇。

橫跨倆個州府前往剿匪,這還是範仲淹第一次見,而吳遵路認為這純粹是沒事找事。

滁州的匪寇與通州有何關係?再說就算是剿匪成功了,對葉安也並無好處,隻是平白幫滁州知州肅清了匪患而已嘛!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廂禁軍剿匪的錢糧誰出?

通州衙門是萬萬不會出這個錢的,而滁州又沒請葉安派兵剿匪,就算他頂著江淮經略使的名頭,也不能硬問人家要錢吧?這可就是明搶了!

但葉安並沒有問誰要錢,隻是行文滁州州衙,大軍即將前往九鬥山剿匪,讓其布告百姓不用驚慌。

剿匪還要伸手要錢?這裡是哪?江淮!原本富庶得緊的地方,隻要地方上富裕,那落草為寇的山賊身上能沒錢?

還有一點,滁州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是江淮的交通要道,往來的商賈,地方上的買賣家可不少,這些人平常沒少被匪寇騷擾,甚至連州府的稅錢也被劫過。

葉安仔細查驗過卷宗,天生二年,江南東路秋稅稅銀經江淮運往東京,途經滁州九鬥山押解稅銀的士兵遭遇歹人伏擊,稅銀丟失大半,另有一半運往了東京城。

丟失掉大半的稅銀本不是一件小事,奈何當時天下賦稅萬巨,相比之下便也算不得什麼,劉娥調三州兵馬圍剿,結果軍報上說匪寇死傷殆儘,大軍無有傷亡。

這樣的軍報葉安是絕不肯相信的,以江淮廂軍的實力,想要圍剿九鬥山的匪寇不付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代價都不可能成功,何況匪寇死傷殆儘而廂軍未有損傷?

最關鍵的一點是,在軍報已經滁州知州的文書中明確表示,未曾尋得失落的稅銀,意思也很清楚,挖地三尺也沒找到,這便耐人尋味了。

而在之後的滁州官方文書中,九鬥山的匪寇死灰複燃,名義上不是之前的匪寇,可實際上卻一定是他們。

由於時間過的久了,記載死去匪寇的文書早已不知所蹤,可以說三州廂軍以及滁州知州和朝廷派出的監軍一起撒了個彌天大謊。

當然,幕後的主謀是誰不用猜也知道,必定是九鬥山上威風寨內的匪首彪五,這幾日雖然帶兵訓練,但葉安還是派人不斷收集情報,最終才敲定以九鬥山威風寨為廂禁軍的目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