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在公廨中用上溫暖的鐵爐子是件再好不過的事了。
程拱壽熟練的用大銅壺給葉安與陳琳衝茶水,清香的茶葉在霧氣升騰中仿佛煥發了出芽時的清香,茶香嫋嫋也驅散了寒冬的凜冽。
皇宮之中難得有這一片安靜溫暖的所在,葉安去過中書門下,見識過那裡建築的外觀精美,但裡麵的“腐朽”也是讓人痛苦難耐。
為了體現相公們的節儉,夏日沒有冰鑒,冬日沒有炭火以成常態,連帶著樞密院也是如此,下麵的官吏也就跟著受罪了。
但好在火爐的普及已經讓宮中的官員享受到了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單單是今年冬天兩府便采購了普惠商號生產的火爐五十多個,大大的緩解了寒冬的陰冷。
上至呂夷簡下至文吏都是交口稱讚,火爐不便宜但也算不得貴,而煤炭更算不上是什麼值錢的物件,這種礦物早在文字被發明前就已經被使用,開采技術也愈發成熟,不少盛產煤炭的地方州府已經抓住商機開始大規模開采煤炭以供各地使用。
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火爐便能給大宋的經濟和民生帶來如此大的改變,如今的東京城中更是煙囪林立,唯獨讓人不適的便是煤炭燃燒所帶來的嗆人煙氣,但相對於冬日裡的溫暖這東西大可忽略不計。
這個時代可沒有所謂的“環保人士”站出來橫加指責,古人可聰明的多,他們知道發展是必須犧牲環境的,並不會因為對環境的破壞而限製發展,人活下去且活的更好是第一位,其他的甚至不用考慮。
反倒是秦慕慕時常杞人憂天的擔心,科技進步會不會破壞這個時代的生態環境,而葉安則是輕蔑的不與她爭論,隻是拋出另一個事實,工業革命之前西方人就已經開始大肆破壞環境換取生活所需了。
人家先發展起來之後便不去為自己的過錯買單,反倒是讓那些沒發展起來的國家買單,說到底還是誰先發展起來,誰先強大起來誰才有資格去談環境問題。
茶葉泡了一會便已經開始入味,葉安抿了一口熱流順喉而下頓時驅散了周身的最後一絲寒意。
“眼下我又主事皇城司,之前立下的規矩你們不曾懈怠吧?程拱壽說的就是你,莫要向陳大官張望!”
陳琳笑了笑沒說話,對於下屬求援似得的眼神他早已習慣,眼下葉安主事他可不願乾涉。
不等程拱壽開口,邊上的徐用章便道:“回稟葉侯,自您離開至今皇城司舊規不曾廢止,宮禁巡邏守衛,探事司密諜行事皆不懈怠,軍中早操,午休,晚課,操演,科考亦在進行,所記文卷皆在館閣中存放,另抄送崇文院以備查驗,無有一絲差池!”
“對對對!俺也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出老徐這般的話來!”程拱壽在一邊擦了擦滿頭的汗,尷尬連聲應和。
讓他帶兵,練兵可以,讓他監督軍中之事更是沒跑,但若是讓他總結歸納,說出徐用章這樣文縐縐的話來,他是萬萬做不到的。